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要坚持非粮替代和能化结合等产业政策导向。这是3月20日在北京开幕的2007年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研讨会传递的信息。
与会专家指出,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便于利用的生物质资源贫乏已成为我国发展生物能源的首要障碍。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43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主要粮食品种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食用油一半以上依赖进口;近年来大量用作燃料乙醇原料的玉米,于2006年出现了供应紧张;以食用油为原料制备燃料油也没有原料保证。因此,在国际油价依然高位徘徊的当下,我国面临着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孰轻孰重的两难抉择。
专家们认为,若要从根本上转变这种状况,须坚持非粮替代和能化结合等产业政策导向。应该做到发展生物质能源不与人争粮(油)、不与粮争地;要重视发展生物质能源对化石能源的直接替代,又重视发展生物化工对化石能源的间接替代;要综合利用生物质资源,延长产品链,提高附加值,从而真正解决生物质能源发展面临的资源紧缺和效益不佳等问题。他认为,推广甜高粱等高能作物应是近期改善我国生物质资源条件的主要手段;应用转基因等新型农业技术有望成为辅助措施;突破秸秆等劣质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技术是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