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集成应用 |
重庆“一池沼气”改变农民生活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9-04-13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农村沼气用户102万户,受益农民达330多万人 每年节约标准煤6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0多万吨 本报重庆4月10日电 (记者余继军)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阳春三月,走进重庆江北区五宝镇马井村一户农家,主人魏国志正要生火做饭。只听“啪”的一声,沼气灶上蓝色火苗跳动,不一会儿,厨房里菜香弥漫。说起沼气,魏国志兴致很高:“自从建起了沼气池,做饭、洗澡、照明都方便了,家里干净了,院子不臭了。” 魏国志是重庆市“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受益者。“做饭烟熏火燎,粪坑臭气冲天,污水满地横流,蚊蝇四处乱飞”,是过去重庆贫困农村的真实写照。从2003年起,重庆把“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作为民心工程,坚持“一池三改”(以建沼气池为核心,实施改圈、改厨、改厕),把农村沼气从单纯的获取能源发展成为废弃物处理和生物质多层次综合利用的工程。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展农村沼气用户102万户,覆盖2300多个村,受益农民达330多万人。 据重庆市农委农村生态与能源处处长王国华介绍,“一池三改”在农村可以起到“三器”、“三源”的作用。“三器”即清洁高效能源的发生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转化器、面源污染的清除器;“三源”则是能源、肥源和水源。在重庆工程性缺水和山地缺水的地区,旱季时,一口8立方米的标准沼气池中存储的沼液,可以灌溉约2亩土地,而且能有效防止土壤板结,足以让一户农民安然度过旱季。 近两年来,重庆市还对沼气综合利用进行集中、创新发展,在广大农村形成了“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等多种能源生态农业模式。目前,全市已形成年产沼气3.6亿立方的规模,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6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0多万吨,保护林地面积330多万亩。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