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40117111534.jpg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集成应用

合肥:秸秆禁烧方案将出台 能否告别烟雾迷城

文章来源:新安晚报 | 发布日期:2007-03-26 | 作者:何薇 项磊 | 点击次数:

“现在油菜花开了,可是看着美丽的油菜花,却不由想到一个多月后,油菜秸秆会不会再次成为烟雾迷城的罪魁祸首呢?”刚去合肥包河区欣赏完油菜花开的美景后,读者方女士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合肥受秸秆焚烧困扰已有多年,不仅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影响,最严重时还影响到飞机的起降。今年秸秆还会“祸害”城市吗?“秸秆难题”今年能否得到解决?这是很多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合肥市农委已于近日制订了相应的处置方案。

    去年秸秆才收了1%

    2006年,合肥市投入大力气进行秸秆禁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合肥市农委能源办李翔主任介绍,禁烧期间,禁烧区空气污染程度比2005年度大幅度减轻,只有2006年5月24日晚市区部分地段出现短时间的轻度污染现象。而2005年同期,3天轻度污染,1天中度污染,还影响了骆岗机场4个航班。

    但是,这样的成效却是合肥市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取得的。一位参与秸秆禁烧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对秸秆采用的还是强制手段,“并没有为秸秆找到一个好的出路。”

    李翔也是同样的想法。他说,虽然秸秆可利用的途径很多,但可以实际操作的项目不多。据了解,去年合肥市共产生40多万吨秸秆,其中禁烧区内超过4万吨,可据统计,只有4000多吨秸秆被中介公司、大户打捆、粉碎,其中康拜公司收购油菜秸秆2200吨,合肥立新食用菌厂收购160吨。

    康拜公司今年“敞开胃口”

    参与秸秆禁烧的合肥市政府人员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要彻底解决秸秆难题,就必须为这些秸秆找到出路。近日,中国科大秸秆炼油项目有了新进展,加上肥东的秸秆发电、国风集团的秸秆制塑料等项目,秸秆难题会不会迎刃而解呢?李翔对此并不表示太大的乐观。

    李翔说,肥东的秸秆发电项目还没有真正运行,虽然有英国的公司正在积极洽谈,但对今年就要面对的秸秆问题肯定“帮不上忙”。而中国科大的秸秆炼油项目也仅仅是试生产,今年6月份该项目将在巢湖庐江县建厂生产,暂时也无法收购合肥附近的秸秆。而国风集团、佳通轮胎等企业的秸秆利用项目,也没有承诺会解决多少油菜秸秆。

    目前向合肥市农委作出承诺的只有康拜公司。据了解,该公司的一个板材生产项目今年将投入生产,预计可以消耗3万吨秸秆。李翔说,该项目一旦运行正常,禁烧区的秸秆能收购大半,可以减少很多问题。

    运送一吨秸秆需400元

    秸秆问题,除了秸秆出路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收购打捆运送成本太大。合肥市康拜公司用秸秆作原料生产板材,但本身没有能力收购,合肥市政府就引导部分中介公司帮助其收购。

    据统计,一吨秸秆,从田间收割好再放进打捆机打捆,随后运到康拜公司,需要400元。合肥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说,对农民而言,收割秸秆费时费力,一天只有30元钱,大部分农民不愿意干,这就需要政府再花钱请人收割;而且,一台打捆机要数十万;此外,打捆好的秸秆需要大卡车来回运输,运输成本又是一项开支。

    据合肥市农委能源办李翔主任介绍,在去年的禁烧期前后,合肥市一共组织了5家中介公司和13家收购大户收购秸秆。但由于康拜公司去年没有投产,大量收购来的秸秆堆积在车间,无法使用。一方面收购秸秆成本过高,另一方面收购来的秸秆得不到充分利用,中介公司的积极性因此受到相当大的影响。据合肥市农委有关人士介绍,大量秸秆堆在田间无人收购,不仅影响道路通畅,而且存在火灾隐患。最后,不少农民趁着禁烧期过后,还是一把火烧了秸秆。

    扶持大量中介

    秸秆收购成本大是制约秸秆再利用的一个关键原因。因此,今年合肥市将大力扶持一批中介公司,专门收购秸秆,既要解决秸秆积压在田间的问题,又要提高秸秆再利用的速度。

    据合肥市农委有关人士介绍,中介公司收购秸秆,需要专门的收购设备和大量人力。今年政府部门将从经济上补贴和扶持他们,提供机械化的设备代替手工收购。目前合肥市农委已经组织各中介公司召开座谈会,动员他们今年加大收购力度和效率。毕竟随着秸秆的再利用率不断提高,收购秸秆的中介公司还是有着较大的利润和发展空间。

    另外,合肥市有关部门今年还将积极开发用秸秆作食用菌原料的用途。据李翔主任介绍,去年合肥市有一家企业收购一批油菜秸秆,作为食用菌的生产原料,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据了解,仅合肥市生产食用菌的生产企业就有上百家。如果都将秸秆作为生产原料,那么将会给秸秆找到一个很好的出路。目前,合肥市农委正在和合肥市食用菌协会联系,为秸秆的再利用找到更多的出路。(何薇 项磊)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