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40117111534.jpg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集成应用

我国首个秸秆混烧发电项目建成投产

文章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 发布日期:2005-12-30 | 作者:不详 | 点击次数:

    12月16日,我国首个秸秆与煤粉混烧发电项目在十里泉发电厂竣工投产,标志着我国生物质发电技术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一、十里泉秸秆混烧发电项目概况

    十里泉发电厂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是华电集团下属的.html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电国际)的主力电厂之一,总装机容量约130万千瓦。其中,30万千瓦机组2台,14万千瓦机组4台,12.5万千瓦机组1台。

目前,秸秆混烧发电技术是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发电技术之一。华电国际十分关注秸秆混烧发电技术的发展,重视秸秆综合利用潜在的巨大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2003年下半年开始,华电国际在北京龙基电力公司的协助下,对常规燃煤锅炉掺烧秸秆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讨论和分析。引进了丹麦BWE公司的技术设备,对十里泉发电厂1台14万千瓦机组的锅炉(400吨/小时)燃烧器进行了秸秆混烧技术改造。

该项目由山东省工程咨询院编制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2004年10月经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核准,2005年5月开工建设,11月底经调试进入试运期。通过近一个月的带料运行试验,实现了秸秆混烧发电项目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为秸秆掺烧发电改造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里泉秸秆混烧发电的工艺技术

锅炉、汽轮机、发电机是常规火力发电的三大主机。秸秆混烧发电从锅炉加热蒸汽之后的工艺技术与常规火力发电基本相同,只是在燃料输送、锅炉燃烧器设计与制造方面有所不同。按丹麦BWE公司提供的技术经验,现有火电厂改为秸秆混烧电厂,秸秆掺烧按热值计算一般不超过20%,关键问题要解决秸秆粉末透气性,防止引起输送管道堵塞的问题。

十里泉秸秆混烧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8000多万元人民币。增加了1套秸秆收购、储存、粉碎和输送设备,2台从丹麦BWE公司进口的输入热负荷为3万千瓦的秸秆专用燃烧器,并对供风系统及相关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锅炉改造后原有系统和参数不变,既可实现秸秆与煤粉混烧,也仍可单独烧煤。预计年消耗秸秆10.5万吨,可替代原煤约7.56万吨。

三、发展秸秆混烧发电需要解决的问题

秸秆与煤粉混烧生物质发电是新生事物,无论从技术工艺、运营管理,还是设备制造、推广普及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同时,需要国家制定生物质发电电价优惠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目前,从十里泉发电厂秸秆收集来看,四个收购点运行情况较好,周边农民储存、零售秸秆的积极性较高,秸秆打包、分散储存和计划运输等工作安排有序,基本可以满足电厂燃用秸秆的需要。但是秸秆的收购价格逐渐走高,已由原100元/吨飚升到400元/吨,加之秸秆收购、储存、粉碎和输送所需的关键设备依靠进口,导致秸秆混烧发电成本增加。仅以十里泉为例,秸秆混烧发电成本增加约1倍,导致市场竞争力明显下降。此外,秸秆与煤粉混烧后,灰粉难以分离,可能会对粮食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四、十里泉秸秆混烧发电的意义和建议

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作为国内第一个老机组改造的秸秆与煤粉混烧发电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农作物秸秆发电技术,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据统计,十里泉发电厂秸秆混烧发电项目投产后,可以使周边地区3万多农户受益,年可增加农民收入约3000多万元。

特别是我国尚有总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小火电厂,平均发电煤耗在400克标煤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0克标煤,比大型先进发电机组的煤耗高约30—40%,既是能源浪费大户,又是环境污染大户。国家产业政策将限制和逐步淘汰小火电机组,将其列为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但是,简单地关停和淘汰如此规模的小火电机组,不仅会造成大量资产浪费,还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十里泉发电厂秸秆混烧发电项目的成功,为我国小火电机组的技术改造和再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有利于推动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也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为此,要加强秸秆收购、储存和运输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推进秸秆发电技术设备的国产化和规范化,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促进秸秆发电技术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同时,建议国家在生物质能发电的初期阶段,制定鼓励与支持生物质能发电的产业政策,研究相关电价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全额收购上网电量办法等,引导各种经济成份投资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加快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