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产品

玉米秸秆还能做什么?

文章来源:山西新闻网 | 发布日期:2008-11-20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每到秋冬之交,玉米秸秆焚烧污染空气往往成为众矢之的。但话应两面说,焚烧造成污染固然不好,但不烧又有什么用处?过去,秸秆的用途主要是牲畜饲料、生活燃料或积沤肥料。如今农村壮劳力大多在外打工,由此不仅挣到钱,也学会算工时账:耕田耙地运粮草,小型拖拉机强过起早搭黑养牲口;种地上化肥比积沤农家肥省事多了;烧火用煤,省下搂柴的工夫去打工更合算。于是就有了一年一度乌烟瘴气的秋末冬初。今年为保障奥运,北京周边9省市下了禁烧令,情况似乎好一些。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东东平县建成两个以秸秆为原料的工厂:发电厂和乙醇厂。秸秆能卖钱,当然不会就地冒了烟;秸秆转化为电能和燃料乙醇,可以缓解能源和粮食吃紧的态势,堪称一举两得。

随着国际油价和粮价的高企,各国对谁该为此负责争论不休。美国指责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提高了油价和粮价,然而世行的报告却指出,欧盟和美国的生物燃料生产从3个方面扭曲了粮食市场:美国1/3以上的玉米用来生产燃料乙醇,欧盟大约一半的植物油用来生产生物柴油;农民被鼓励留出土地生产生物燃料作物;刺激了对粮食的金融投机,致使粮价越涨越高。俄罗斯也说:美国每年进口的油量相当于中国进口油量的3倍多。美国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不到5%,却消耗占世界25%的石油。但美国太强势了,对这样的分析竟不作回应。当然,美国也不是非要一条道走到黑。早在去年年底,美国众议院就通过了30多年来的首个能源法案,要求汽车行业在2020年之前,把汽车燃油效率提高40%。如果说这是从节流考虑,那么生物燃料的生产就是在开源。但美国的石油用量实在太大了,结果对整个世界牵一发而动全身。如美国2006年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4200万吨玉米,相当于1.35亿人的口粮,2007年上升至8500万吨,今年当然更多。美国为此每年补贴农民50至70亿美元。生产一油箱油大约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口粮,全世界几亿人因此在挨饿。这就是美欧等地生物燃料不断扩展的后果。即使如此,生物燃料也只占美国能源需求的8%。

美国人高耗能的生活方式也许应该检讨,但欠发达国家的人似乎也应暂时放下“仇富”情结想一想,咱耗能较少是因为觉悟高,还是消费不起?平心而论恐怕多半是后者。否则,回到短缺经济时期耗能最少。大大小小的明星、老板、贪官等有条件择高枝的先富者,更是争先恐后移民或滞留国外不归。既然美国人不可能将仍在提高的消费降到和咱一样的水平线上,而咱又一直希望赶上发达国家也过上好日子,能源的需求就会不断增长。一味争论该谁负责,也不如好好想想如何不留后遗症地开发绿色能源,以替代渐趋紧缺的传统能源。如今越来越热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虽然还在初级阶段,但起码是个好兆头。在人类尚未解决吃饭问题之时,用玉米等食品制造燃料乙醇的确太奢侈。但像东平那样用玉米秸秆等非食品原料制造乙醇,就值得包括美欧在内的玉米主产地学习。大约7吨玉米秸秆相当于4吨玉米原料,可产1吨乙醇,而且每吨成本比用粮食生产乙醇低1000元。项目年产6万吨乙醇时,可带动农民增收8000万元,户均增收230元以上。山西是玉米主产区之一,借鉴东平经验利用秸秆生产乙醇,不仅可避免秸秆就地焚烧的烟尘污染,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能源紧缺、促进农民增收的好项目。

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乙醇,既有实用意义,亦有示范效应。正因为资源有限,所以人类更应该发挥聪明才智善用资源,而不仅是凭强权争夺资源,挥霍资源。循此思路,比秸秆生产乙醇更妙的,还有浙江上虞人用石头造纸,运城花甲老人邵彦胜自制空气动力自行车等,但离本题有点远,留待下次讨论也罢。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