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40117111534.jpg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产品

乙醇难题:原料、技术瓶颈亟待突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发布日期:2008-10-23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如果目前没有正在审批的项目,2010年要实现200万吨的(燃料乙醇年利用量)目标会比较困难。”中粮集团总裁助理岳国君告诉记者,“如果不能寻找到非粮(燃料乙醇),2020年1000万吨(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这个目标对中国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原料和技术,正是这一挑战必须突破的瓶颈。

领跑者

按照《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中国将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总利用量为300万吨。到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将达到1000万吨。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告诉记者,生物质能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重点发展生物液体燃料。

“近中期,国家将积极稳妥开发利用边际土地种植非粮原料作物、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以补充车用燃料。”任东明说,“目前全国有四家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产业才刚刚起步。”

在这个新生的产业,中粮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据岳国君介绍,2007年,全国燃料乙醇总的产量达到132万吨,这些是国家批准的燃料乙醇项目的产能。其中,中粮一家就达到了62万吨。加上今年广西投产的20万吨,今年中粮的产能已经达到了82万吨,超过了全国总产能的一半以上。

“中粮要做中国生物质能源的主要提供者和领导者。”岳国君说。

在全国燃料乙醇领域,领跑者中粮的业务版图已经覆盖了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

“中粮生化能源事业部是中国粮油(0606.HK)下面的一个业务部门。在国内A股市场,中粮还拥有丰原生化(000930.SZ)这个平台。目前,中粮在燃料乙醇产业投入了比较大的精力来做,直接管理的燃料乙醇厂有3个,参股的有1个。”岳国君说。

此外,据媒体统计,中粮分别与内蒙古、河北、湖北、山东4省区政府部门签订了投资额达50多亿元、年产75万吨燃料乙醇的项目协议,并有数个项目处在前期论证之中。

原料瓶颈

在旗下的四家控股和参股的乙醇基地中,广西北海燃料乙醇厂是岳国君最为看重的项目之一。

2007年,中粮在广西北海投资达13亿元的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已经投产,该厂以木薯为主要原料。

“广西继河南、黑龙江、辽宁等之后,成为全国第六个全封闭使用燃料乙醇的省份,北海燃料乙醇厂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非粮燃料乙醇项目,在投产后已经处在满负荷生产的状态。”岳国君说。

在他眼中,木薯乙醇已经是中国燃料乙醇发展的第二阶段。

岳国君认为,燃料乙醇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玉米、小麦为原料,发展燃料乙醇的初始阶段。这是一个过渡期,可以为纤维素乙醇打下基础。第二阶段已经是非粮燃料乙醇阶段,以薯类、甜高粱等为原料。

北海项目的意义还在于它的可复制性。

岳国君指出,未来我们可以在国内或是国外复制木薯燃料乙醇的生产装置,推进木薯乙醇的发展。

但木薯乙醇并非最佳的非粮乙醇解决方案,原料问题是其难以突破的瓶颈。

岳国君表示,由于薯类也在国家粮食统计范围内,并且木薯生产有地域限制,主要只能在广西种植,因此这一方案不能完全满足未来的需要。

此外,木薯价格的迅速提高也为木薯乙醇项目的扩建增加了难度。

虽然木薯价格已从创纪录的1800元/吨回落到1300元/吨,但中粮2006年启动木薯乙醇项目时,木薯的价格不到目前的十分之一。

另一方面,中粮也曾尝试甜高粱燃料乙醇项目。

2007年3月,中粮与BP曾在河北黄骅、山东阳信和内蒙古五原进行甜高粱加工试验,但最终不了了之。

对此,岳国君不愿多谈,只表示“甜高粱燃料乙醇的发展要结合国家政策”。

任东明认为,燃料乙醇原料供应不确定,存在供应风险(价格上涨、供给的季节性、运输问题、种植结构调整等),刚性需求对应柔性供给。“传统非粮作物作为乙醇原料比较竞争优势不明显。”

技术挑战

在岳国君看来,在木薯燃料乙醇之后,以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纤维素燃料乙醇才是燃料乙醇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其发展的第三阶段。

任东明也表示,生物燃料中远期则应当规模化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和生物合成燃料以及生物化工产品,实现规模化替代石油产品。

中粮在纤维素乙醇项目上已经做出了尝试。

2006年4月,中粮与丹麦诺维信公司合作,在黑龙江建立了年产量500吨的纤维素乙醇中试装置。

据岳国君介绍,到目前为止,中粮生化已经拥有36项燃料乙醇方面的专利,其中,和纤维素乙醇相关的有14项。

岳国君透露,“中粮今年打算开工建设1万吨的工业设施,如果效果良好的话,未来打算扩大生产规模。”

但成本问题仍是制约纤维素乙醇发展的一大难题。

一个可参考的数据是,美国新建一座年产量1.5亿加仑玉米乙醇厂所需的投资为3亿美元。

美国绿色科技公司总裁Nancy W.Y. Ho告诉记者,纤维素燃料乙醇的建厂成本比玉米乙醇厂要高出1.5倍到10倍。

岳国君也坦承,纤维素乙醇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商业化的条件,未来发展的难点还在于技术的突破。

“这种突破不是将纤维素制成燃料乙醇的技术,早在20年前就已有人完成了这一技术。现在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技术进步来降低成本。”岳国君强调说。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