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40117111534.jpg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产品

树木果实摇身变柴油

文章来源:楚天都市报 | 发布日期:2008-07-23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把油桐、乌桕的果实通过技术加工,可提炼出生物柴油。本月初,我省林业局和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协议。凯迪董事长陈义龙作出令人兴奋的承诺:将用5年时间,投入30亿元,建立600万亩生物质能源林。当原料基地达到一定规模时,启动生物柴油深加工。

省林业局能源办副主任陈宏玲描绘的图景更激动人心。2008年至2013年,我省还将建设400万亩能源林。届时,这1000万亩林地有望产出逾100万吨柴油,可满足武汉大半年需求。据粗略统计,去年该市全年柴油消费量近120万吨。

和0号柴油没啥区别

乌桕、油桐果实能变成宝贵的汽油和柴油?甚至有人怀疑:“难道又是一个‘水变油’的把戏?”

“石油、煤是植物埋在地下,经过长时间高温高压转化而成。通俗地讲,‘木变油’就是人工模拟这一过程,缩短转化时间。”昨日,省林业局能源办副主任陈宏玲介绍,乌桕6年达到盛果期,可以采摘,一亩乌桕可产出1000斤果实,果实转化成脂油,果实壳转化成皮油,出油率达40%。

凯迪公司林业总监黄闰泉博士说,凯迪旗下的研究员已攻克“木变油”的核心技术。经过人工控制装备,高温高压处理,皮油和脂油在一个小时后可炼成生物柴油,纯度高,驱动力大,转化率高达96%,每亩林至少可以产出200斤生物柴油。“生物柴油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0号柴油没有区别。”陈宏玲说,和普通0号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所含的硫、铅等污染环境的重金属元素更少。除了减少空气污染,最重要的是,生物柴油能够缓解目前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紧缺的局面。

我省有着发展油料林业的良好基础。省林业局局长祝金水称,我省现有林地1.29亿亩,其中可改造的低产低效林,可利用的荒山、荒地、荒滩、荒坡约4000万亩,加上农民房前屋后、田边地角,为能源林种植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资料显示,鄂西金丝油桐和鄂西北景阳桐含油率分别高达59.7%和59.1%,经济寿命可达30至40年。来凤县和郧西县、郧县早在1977年即被国务院命名为“油桐之乡”。乌桕在湖北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全省现有成林面积12万亩,占全国第一位,是湖北发展生物能源的理想树种。

5年后占据十分之一市场

生物柴油何时实现大规模生产并进入市场?此前签约仪式上,陈义龙说,随着高油价时代的来临,生物柴油成本已接近普通柴油价格,具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条件,生物能源将在未来50年大显身手。

陈宏玲说,目前,乌桕转化成皮油的成本在5000元/吨,转化成脂油的成本是8000元/吨。从皮油和脂油中提炼出生物柴油的成本是每吨6500元左右,与市场上的普通0号柴油相比没有什么优势。

不过,黄闰泉指出,随着油价高涨发挥出催化剂作用,生物柴油从实验室进入工厂车间距离越来越近。

陈宏玲想起去年去来凤县考察时看到的现象。每天早晨,来自浙江、上海的老板都蹲在厂门口,等着买桐油。由油桐压榨出来的桐油是油漆中的一种重要原料,十分走俏,每吨最低售价达到1.6万元。桐油厂的老板们都不愿意把桐油用来提取生物柴油。

陈宏玲乐观判断,桐油在市场上的前景肯定没有生物柴油好。现在全国各地上马桐油项目的企业太多了,两三年后,市场饱和,桐油价格猛跌是必然趋势。到那时,这些老板都会急着把桐油变成生物柴油。

目前,凯迪正在加紧以林地流转等方式建设能源林基地,一旦手中掌控有足够的原料林并进入盛产期后,提炼生物柴油就是水到渠成。

五年后,武汉市民有望用上树木果实转化的生物柴油。这些成本更低、更环保的新型柴油,将占据武汉柴油市场10%的份额。

一幅灿烂的循环经济图

其实,在武汉发展生物柴油的并不止凯迪一家。陈宏玲说,省林业局与凯迪合作,看重的是凯迪的开发,能够形成一个涵盖能源工业、绿色农业和林业的完整的循环经济体。

凯迪投资的600万亩能源林基地中,每50万亩基地范围内建一家凯迪工业园,采取循环经济的方式运作,形成“林油、林电一体化”。

一幅树木变柴油、汽油、乙醇及电能的循环图,正变成现实。

今年5月,恩施来凤县建立省内首个循环经济工业园。林木的果实壳和残枝为燃料,带动生物质能热电厂;热电厂的蒸汽为动力,将果实去壳压榨后,生产出汽油、柴油;发电厂燃烧后的生物质灰又变成有机肥;种植的林木可以保持30年-40年,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据了解,每亩生态林产出将达千元以上,600万亩每年产出将超过60亿元,农民除从林地转让中受益外,还可从在基地的务工中取得报酬。

能源林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工业争原料。财政部已确定,向每亩木本生物能源林基地补助200元。

最近,陈宏玲在写一份更加详细的报告,争取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取得更多的支持。据她透露,省政府将在未来数年内拿出数十亿元资金扶持基地建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