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质能 - 产品 |
新能源煤基二甲醚急需新动力文章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 发布日期:2006-08-31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二甲醚作为一种新型清洁替代能源,正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在我国多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环境下,煤基二甲醚成为优先发展的替代能源,在改善我国以煤和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上被寄予厚望。但是目前国内有关二甲醚的行业标准还没有制定,二甲醚发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配套措施也不完善。在未来几年内甲醇生产有可能饱和的情况下,应适度积极地扶持二甲醚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在建的甲醇生产能力达到了1300多万吨,拟建的达到2000多万吨,按在建及规划建设项目产能计算,到2010年,全国甲醇年产能将达到5000多万吨。而近两年我国甲醇消费量仅维持在400万~600万吨左右,尽管现在规划的一些项目最终可能无法落实,但甲醇行业已经暴露出产能过剩的苗头,隐含着很大的投资风险和市场风险。 国家发改委鼓励适当开发煤基二甲醚,已成为未来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以减轻对石油依赖的一个重要方略,同时也是规避甲醇市场饱和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二甲醚具有替代石油作为汽车燃料的可能性和优越性。另一方面,二甲醚可以作为一种清洁的家庭燃料,而且价格便宜。 然而,二甲醚的规模化、产业化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目前国内的二甲醚生产呈小规模、分散化状态,仅山东久泰、四川泸天化两家实现2万吨产量。而从国内外市场来看,2005年全球二甲醚产量仅达到20万吨左右,国内产量仅为10万吨左右,民用部分主要是掺入石油和掺入液化气,约占8万~9万吨左右;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发胶和各种喷雾剂,约占1万~2万吨左右。 在二甲醚被确定为清洁型替代燃料、供求关系失衡的前提下,国内二甲醚企业一哄而起纷纷建厂投产,希望在未来的煤化工市场上分一杯羹。但是由于目前国内二甲醚生产规模小,市场成熟度低,盲目发展二甲醚也存在高风险。 目前,急需国家出台甲醇、二甲醚等煤化工燃料的行业标准以及产品的技术标准,否则在2007年和2008年二甲醚在建项目实现规模生产后,二甲醚的价格标准和掺烧比例标准不能确定下来,势必破坏二甲醚市场的开发。二甲醚民用掺烧没有标准,市场供需关系将变得难以估测。目前对甲醇的掺烧比例没法控制的局面,很可能会扰乱正常的二甲醚市场。 而且,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在产业政策方面,我国目前石油替代产品短缺,在山东、河南、东北地区用粮食生产乙醇可享受国家贴补,而我国还要大量进口粮食,这样的能源战略显然不符合国情。而多煤地区普遍具备生产煤基甲醇的能力,煤基二甲醚也符合我国的能源战略,但是目前对于煤化工深加工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应适当扶持和扩大一批煤化工基地。 此外,对于二甲醚项目的批复要保持高度警惕。正因为甲醇、二甲醚发展前景看好,国内许多公司开始在内蒙古、山西等煤炭资源富集地投资开发相关项目。同时要完善二甲醚发展的产业链配套措施。二甲醚目前在我国是一个配套产业,如果没有二甲醚车辆改造、二甲醚加气站建设等一系列相关措施,二甲醚市场培育将难以进行。 神华宁煤集团甲醇——二甲醚工厂销售处有关负责人指出,在市场开发方面,国家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国家可以首先在大中城市试点投放二甲醚供公交车使用,以更好地解决尾气排放问题,从城市环保、战略资源上考虑,国家应引导全社会形成使用二甲醚的观念。 因此,国家应扶持二甲醚产业发展以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其规模化和产业化。 应加快二甲醚作为车用燃料的研发速度,以减少车辆对石油的严重依赖。尽快出台二甲醚的行业标准,为车辆定型参数设置做必要的准备。目前,仅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进行二甲醚发动机实验,上海交通大学造出第一台二甲醚发动机,如果不加快二甲醚发动机、汽车的研发速度,二甲醚在替代石油方面将遇到很大阻力。 同时应加快速度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试点投放使用二甲醚,建立二甲醚产业链配套措施,保证二甲醚供应量,改变目前二甲醚产能太低的问题。目前我国已经掌握了从甲醇生产二甲醚的全套技术,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二甲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配套措施不完善、市场发展不成熟、二甲醚使用观念有待更新。国家应确立二甲醚作为石油替代性产品的主导地位,在国家的燃料发展战略中明确二甲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方向,统筹规划国内二甲醚企业的大规模生产。 作者:马 俊/文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