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减排

广东强制4家水泥企业试水碳交易第一单

文章来源:中华建筑报 | 发布日期:2012-10-18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近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简称广州碳交所)揭牌,并且做了第一单“生意”:广东省内4家水泥企业以6799万元认购了1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权配额,成为中国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首宗配额交易。

按照决策层的部署,中国将在2013年底启动7个试点地区的碳交易,并在2015年建成一个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一个与股市并行的交易市场。

碳交易第一单

广州碳交所的第一单生意是与4家企业签署了碳排放权配额认购确认书。塔牌集团、阳春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海螺水泥)、中材(罗定)水泥有限公司(简称中材水泥)、华润水泥(罗定)有限公司(简称华润水泥)以60元/吨的价格,花费6799万元认购了130万吨碳排放权配额。这是国内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首宗减排交易。

据了解,2012年5月28日,广东省发改委组织广州交易所集团有限公司、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简称广州能源所)、中山大学等碳交易设计方赴欧盟考察碳排放市场。代表团从欧盟考察回来之后,水泥行业成为控排的重点讨论对象,并最终取代电力和建材成为第一个启动碳交易试点的行业。

按照交易设计,4家水泥企业认购的配额是为未来新增水泥产能购买的碳排放配额,其中政府免费提供90%的配额,企业自行购买10%的配额。企业可以根据对未来配额价格走势的判断,将配额出售或囤积。

借鉴国外模式

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广东,皆从借鉴国外碳交易模式起步。但国外碳交易模式无法完全照搬到国内。

设立排放总量是第一步,但国内并没有一个碳排放核算的标准体系。欧盟的碳交易是自下而上的,即金字塔结构——首先要有基础排放数据的支撑,其次是排放总量的确定,最后才有制度设计。而国内的碳交易是自上而下的,也即倒金字塔结构——先对排放总量进行约束和控制,然后设计交易制度,甚至缺乏基础排放数据的支撑。[NextPage]

从北京、上海和广东公布的碳交易试点方案来看,三地在碳排放量的控制上,基本都是采取“以历史排放为主,行业基准为辅”的基线。以广东省为例,广东首批将电力、水泥、钢铁、陶瓷、石化等九大行业纳入“控排企业”范围。在九大行业中,2011年~2014年,任何一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或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都被纳入控排范围。一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或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则实行碳排放报告制度。按照上述标准,广东省有827家企业可纳入“控排企业”,1851家企业可纳入“报告企业”。

确定了排放数量,第二步是配额发放。在配额发放上,试点地区纷纷采取了免费为主、有偿为辅的方式。如何确定配额是各试点方案中备受关注的部分,因为配额分配过多达不到减排效果,分配太少则会增加企业成本。

如何激活市场

7个试点地区将于2013年底全部启动碳交易,最终指向一个统一的全国性市场,并形成与全球接轨的碳市场。

根据《广东碳交易方案》给出的时间表,广东碳交易试点将分三个阶段展开:2012年~2013年上半年为筹备阶段,要确定碳排放总量目标,制定碳排放配额管理、碳排放管理和交易制度等;2013年下半年~2014年为实施阶段,即启动碳交易机制的前期研究和基于配额的碳交易;2015年为深化阶段,力争率先启动省际碳交易。

北京、上海、广东的时间表基本一致。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其实各地的试点方案大同小异,无非是推进力度和方案详略不一样。”

这7个试点地区代表着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和形态。整体而言,北京、上海、深圳的减排将集中在大型公共建筑,其示范意义在于建筑和城市减排;广东、湖北、重庆和天津的减排集中在高耗能产业,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借鉴意义更大。

然而,在国内已经公布的各地碳交易试点方案中,均缺乏银行、能源供应商等机构的介入。只有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才会增强市场的流动性。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指出:“建立碳交易市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