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减排 |
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文章来源:碳排放交易 | 发布日期:2012-08-17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我国碳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碳交易市场的看重和对气候问题的强烈关注,全球碳交易产业发展迅猛,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4000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将达到220000亿元人民币。 国内对节能减排和碳交易的真正关注,从2009年底哥本哈根会议开始,历经2010年和2011年“两会”以及坎昆会议的小高峰,总共不过一年多的时间。时间虽短,却是热情高涨,国家不断出台相关鼓励和推进政策,各省市、企业的减排行动更是屡见报端。中国碳市场,如日方升蒸蒸而上,但整个行业尚亟需具体的标准和规则,才能形成长期有效的交易机制和真正能与国际接轨的碳交易市场。 我国碳市场现状 国内的碳交易主要通过CDM机制进行。 CDM,全称为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即清洁发展机制。这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CDM 的核心是允许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销额的转让与获得。对参与的双方来说,CDM是一种双赢的机制。对发达国家而言,CDM给予其一些履约的灵活性,使其得以较低成本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协助发达国家能够利用减排成本低的优势从发达国家获得资金和技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具有全球最为丰富的减排资源。自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 CDM在中国获得了长足发展,从2005年刚开始的被质疑,2006年以后蓬勃发展,一直到现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综合EB(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网站数据,截止到2011年3月15日,全球通过EB注册的CDM项目数为2911个,增幅为49.5%,中国通过EB注册的CDM项目数为1273个,增幅为81.6%。在新增的通过EB注册的CDM项目中中国的占比从2007年的28%上升到59%(详见下表)。 我国1273个的项目注册数量,占EB全部注册成功项目总数的43.73%,这些项目的预期年减排量将达286,419,331tCO2e,占全部注册CDM项目预期年减排总量(453,462,015 tCO2e)的63.16%。[NextPage] 除了CDM,国内的自愿减排也一直在发展之中。 自愿减排,是指一个企业在没有任何外在强制力的情况下,自行节能减排,当减排措施不足以中和其产生的全部碳排放时,企业将出资从碳交易市场购买碳减排指标,以此实现“零排放”。 2009年8月5日,天平汽车保险公司购买了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用于抵消该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至2008年底公司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这宗交易开启了中国自愿减排市场的新篇章。自此,中国的自愿减排项目逐渐增长,参与的企业与个人不断增加,但基本上来讲,国内的碳交易还只是一些零星的交易。 在一些行业协会和交易所组织下,有技术能力和资金的相关企业,考虑到企业的社会责任,采取自愿减排措施,树立企业低碳减排的品牌形象,达到企业形象宣传的效果。然而,主要目的却往往只是出于企业公关宣传的考虑,并不能形成有规模、长期的发展机制。因此,国内的自愿减排缺乏足够的发展动力,难以形成规模。 未来中国碳市场发展的趋势 清能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节能减排专业咨询企业,专注于全球气候变化业务和节能减排业务,助力全球气候变化环境的改善和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业务板块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咨询、自愿减排(VCM)咨询、能源审计、合同能源管理以及减排项目投资。清能投资目前已有40余个项目在联合国EB注册,是国内CDM咨询机构的佼佼者。清能投资市场总监吴宏杰先生深刻剖析各方因素,并结合多年从业经验,认为中国碳市场发展有三大趋势: 第一,碳交易约束性指标出现,碳交易的全面发展是大势所趋。 在不久前2011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确立的“十二五”主要目标中,节能减排目标是: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 政府明确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不仅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表现,为国内碳交易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保障,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国碳市场提供了最为急需的发展动力,碳交易的全面发展已是大势所趋。[NextPage] 第二,特定地区和特定行业的减排试点,是中国碳市场的真正起步。 低碳试点是实现全国碳强度下降目标的关键举措,也是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经验的有效途径。江苏等多个省份和地区纷纷把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到“十二五”规划中,积极加入到减排行动中来。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国家启动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7月19日,国家发改委气候司下发《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作为首批低碳试点省和低碳试点市。 根据通知,试点省区和试点城市要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纳入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研究制定试点省区和试点城市低碳发展规划。结合这些试点的实际减排效果,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个举动被多方认为是探索开展碳交易历程中具实质意义的一步。 同时国内也在探索开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特定行业的减排试点。这些都不啻为中国碳市场在政府层面上的真正起步。 第三,将形成强制性碳交易为主、自愿减排为辅的有效机制。 强制减排,即政府以法律法规或者政策推动,强制规定某些企业或者行业减排,比如电力、煤炭、有色、钢铁等传统高能耗行业,在政府强制减排下,一旦达不到减排标准,就需要去购买减排额度。 全球碳交易市场99%是强制碳市场,只有1%不到是自愿碳市场。之前中国的碳交易之所以发展相对乏力,就在于中国没有强制规定减排义务,碳交易还停留在自愿交易阶段,规模极小。中国国内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没有必要购买碳指标,反观发达国家,由于对国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有严格控制,企业和机构对碳排放权都有着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