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减排

2011中国低碳及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文章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 发布日期:2011-06-01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时间:2011年7月7日—9日     地点:北京展览馆

  【同期举办】: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博览会 中国低碳建筑展览会 2011中国低碳与资本投资洽谈会

  【主办单位】: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   世界自然基金会

  【媒体支持】:中央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  山东电视台  湖南电视台  河北电视台  内蒙古电视台 北京交通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环境报 《节能与环保》杂志  中国太阳能网  光伏网 中国太阳能工程门户网  环保设备网  新能源创作  世界风力发电网  中国光伏发电网  中国风电能源网  中国新能源网  中国风力门户网  世界新能源网 

  【承办单位】:2011中国低碳产业博览会组委会

  【协办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 《节能与环保》杂志 世界气候组织  甘肃省太阳能风能协会 

  【拟邀协办】:太阳能产业协会 英国碳基金  印度太阳能学会  埃及风能协会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  北京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会  中国建筑行业协会  德国地热协会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中国投资促进局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北京城建集团公司  北京建工集团  

  【前言】

  2009年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指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届“2011年中国国际低碳产业博览会”将以“展览结合论坛、宣传结合推广、项目结合产品”等多种形式,着力宣传国家关于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最新政策,重点展示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果和典型以及低碳技术、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能源技术,有效宣传低碳理念,低碳城市、低碳工业、低碳建筑等,大力推广能源节约、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工艺、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新技术,努力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工作。届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以及来自国内多数省市领导、国外一些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企业界代表及专家、学者等将到会参观、交流。

  【展览内容】:

  (一)、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1.太阳能产品及设备: 太阳能热能利用系统、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太阳能电池、电源、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采暖设备;太阳能保温材料、太阳能互补自控装置、控装仪、太阳能专用板材、板芯等太阳能新产品新技术;

  2.太阳能光电系列产品: 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照明:路灯、庭院灯、草地灯、警示灯及太阳能信息显示屏;

  3.风力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海上风力发电设备,大、小型风电机组,风电场开发,项目开发,项目

  4.风力发电机配件:叶片、制动系统、控制系统、电气系统、齿轮箱、液压装置、轴承、监控装置、紧固件、安全保护设施、塔架、测风设备、复合材料。

  5.风电场配套服务:风电场基建、设计、工程、环保、维修测试、运输、风资源综合管理。

  6.生物质能源:气化发电技术、秸秆利用、天然气液化与替代燃料产品、沼气技术等相关的开发及利用技术与设备;

  7.水能:中、小型水力发电设备与技术,潮汐能和其他海洋能系统;.地热能开发及综合利用系统;

  (二)、绿色照明产品与技术;

  1.节能与改造技术:工业节能与改造;冶金、化工、建材、煤电、矿业等重点行业与重点领域节能与改造;市政、建筑、电力、照明等节能与改造;

  2.高效节能电光源、节能灯、无极灯、节能型专用照明产品、LED产品等;

  3.建筑照明、商业照明、道路照明、园林景观照明、场馆/工矿/机场/隧道专业照明;

  (三)、低碳经济体、低碳城市、低碳工业园区、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CDM、碳交易等;

  【展会宣传】:

  1、主办单位将与业界主流品牌杂志及行业专业网站紧密合作,全面面向相关应用行业在展前、展中、展后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参与的期刊及网站超过200家。

  2、七十家中央级媒体、主流财经媒体(包括电视台)全程采访报道,门户网站现场直播。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杂志等各种媒介将对大会进行深度宣传,相关媒体并将专门组织专题、专栏、专版进行紧密型支持。

  3、展会快讯:通过互联网定期发送40万个邮件地址及数万条手机短信。

  6、作为参展商,您将有机会接触到20000专业观众、及政府机构、投资商、合作商、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装潢公司、市政工程商等。

  7、观众主要涉及以下行业:各地发改委部门|各城市领导人|建设、环保、能源、水务行政主管部门 | 城镇供排水公司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