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减排

热议组建“气候交易所”成都再鸣低碳“集结号”

文章来源:四川日报 | 发布日期:2010-04-19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本报记者刘莉

尚不存在的“成都气候交易所”近日成为蓉城热词。

4月12日,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成都)论坛上,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杜受祜发表演讲,建议“以组建成都气候交易所为切入点,创新低碳经济体制机制”。

“气候”如何交易?它与“低碳”有什么关系?会后,杜受祜向记者透露,尽管此事尚处于“理论设想阶段”,但由此勾勒的成都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已渐行渐近。

低碳经济、工业化、田园城市……这些看似独立又彼此相关的单词,将如何真正实现集结?头顶2009年度“低碳中国贡献城市”光环的成都,如何让低碳经济融入城市发展的脉络?

成都设立碳交易所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成都应以积极姿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力争尽快成为西部地区碳排放交易试验区,在未来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争取主动。”杜受祜介绍,气候交易的品种既可以是减排配额也可以是清洁机制下经核准的减排权,还可以是国内的二氧化硫排放权等。

他认为,运用碳交易政策工具,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推进成都低碳经济发展创新。

另一方面,碳交易蕴涵的巨大商机正刺激着城市的神经。据相关机构预计,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交易额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此前,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杭州、昆明已相继建立类似机构,开始试水碳交易。“设立碳交易所,成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省社科院院长侯水平表示,成都是西部中心城市,而西部地区又是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意义的生态环境保护地区。

另一个深刻的背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成都经济领域最紧迫的变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低碳经济、低碳产业具有内在一致性。”杜受祜说。

低碳探索的成都切口

2004年,成都就提出了“零碳成都”的概念。但中国财大环境经济所所长王卉彤认为,成都市低碳发展还处于从理念倡导、局部试验、示范向全面实践推进的阶段。他建议,现阶段应由政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作用,广泛引导全社会投入,构建一套财政金融政策体系框架,并增加相关预算,设立专项资金。

这种意见已经在成都开始落实。

2009年8月,成都市万元GDP能耗最高的青白江区被确定为成都市低碳经济发展试验区。在整体实施方案中,将设立低碳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在以后年度区政府安排一定比例资金增补专项基金,保证基金规模逐年提高。[NextPage]

今年1月,《成都市建设低碳城市工作方案》正式出台,方案在发展低碳排放产业提出具体要求: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和数字新媒体产业,着力提升金融业、物流业、生物医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健康产业和环保产业。目标提出:到“十二五”末,成都市非化石能源消费占全市能源总消费比重达到30%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以上;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1.15吨以下,确保在中西部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光明但艰难的路

3月24日,金元集团投资300亿元的项目落户双流,计划在此建四川总部基地及聚光光伏太阳能设备和光伏系统集成设计等新能源产业项目。

这只是双流新能源产业的冰山一角。自2008年初以来,双流已建成2.3平方公里以太阳能、核能、风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已引进阿波罗太阳能等31个新能源项目,总投资413亿元。2009年1—9月,太阳能产业实现产值8亿元,核能产业实现产值12.5亿元。

去年末,成都的新能源版图出炉,在双流、龙泉、新津、郫县、高新区布局太阳能、核能、风能、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照明五大新能源产业。到2012年,成都新能源产业预计投资完成2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下一步面临的是如何与成都工业化、城市化相结合的问题。”杜受祜认为,成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还处在快速推进时期,经济转型必须考虑如何维持现阶段城市比较优势和转型成本承受能力的问题。

路径已越来越清晰。4月11日,由中科院、省社科院、成都市社科院共同发布的《成都市低碳发展道路研究》报告建议,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针对成都已形成产业优势和实现规模化的制造业,鼓励使用节能减排设备,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