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减排

燃料乙醇产业:乘低碳之风整装待发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 发布日期:2010-03-03 | 作者:施智梁 | 点击次数:

    “中国的纤维素乙醇产业对中国的潜在贡献巨大,据麦肯锡2009年研究报告分析,到2020年可替代3100万吨汽油,使得我国对外石油依存度下降10%,同时每年还能减排9000万吨二氧化碳。”1月20日,在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新能源商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中粮集团的生化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郝小明这样向记者介绍。

我国的生物燃料乙醇开发从2002年开始试点,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车用乙醇汽油“十五”发展专项规划》提出短期内以陈化粮为主开展燃料乙醇的试点项目,在推广时考虑使用商品粮作为变性燃料乙醇生产的原料。200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颁布了《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实施细则》,把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作为国家一项战略性举措。

目前,我国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已经成熟,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河北、山东、江苏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无铅汽油。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巴西、美国之后的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

从1代到1.5代燃料乙醇由热转冷

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和企业界人士认为,中国在燃料乙醇产业已经由之前的1代过渡到1 .5代,甚至开始向2代探索。

中国政府推广燃料乙醇的最初设想出现在1999年,当时中国的粮食严重积压,在北方这样的情况尤为严重,当时北粮南运的规模很小,大量富余的粮食无法释放,只有储存起来。由于陈化粮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致癌成分,国家对陈化粮的流通、采购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国家不仅要拿出大量资金去新建粮库,还要对库存的粮食提供每年每吨几百元的补贴,财政不堪重负,如何解决陈化粮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2001年,当时的国家计委等五部委颁布了《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规定陈化粮必须在县级以上粮食批发市场公开拍卖,确定陈化粮的用途主要用于生产酒精、饲料等。于是在几个粮食主产区,国家规划了几个大的乙醇生产项目,用陈化粮来生产乙醇,以满足试点车用乙醇汽油所需变性燃料乙醇。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批准全国建立4个燃料乙醇企业:安徽丰原生化、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当时名为华润酒精)、吉林燃料乙醇、河南天冠集团。

据2006年的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这4个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试点项目已经能够实现年生产能力102万吨左右,使用的主要是储备粮中时间比较久的陈化粮(其中80多万吨是用玉米、20万吨是用其他粮食和薯类植物生产的),可以混配102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汽油,乙醇汽油的消费量已占全国汽油消费量的20%。

“当时的转化效率是3吨陈化粮产生1吨燃料乙醇。”中粮集团科学研究院生化研发中心的武国庆博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到2005年左右,随着陈化粮食消耗殆尽,生产原料已逐步以玉米新粮为主,“2007年玉米新粮在生产原料里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了86%左右,若进一步发展会造成‘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问题。”郝小明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坦言。[NextPage]

2007年,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将不再利用粮食作为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原料,取代粮食的将是非粮作物。财政部印发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明确提出:“石油替代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是扶持发展生物乙醇燃料、生物柴油等。生物乙醇燃料是指用甘蔗、木薯、甜高粱等制取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是指用油料作物、油料林木果实、油料水生植物等为原料制取的液体燃料。”

以玉米、小麦为主的第一代燃料乙醇原料被叫停,各大燃料乙醇公司不得不寻找过渡性的非粮原料乙醇,木薯、甜高粱等原料成为发展的重点。木薯、甜高粱等被视作燃料乙醇原料的第1 .5代,“因为木质纤维素燃料乙醇是业内公认的第二代燃料乙醇。”武国庆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

叫停玉米原料类燃料乙醇引发争议不小,郝小明认为:“现在国家限制粮食原料来做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要求我们向非粮及纤维素方面去转变。但非粮乙醇燃料的原料在中国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能够辅助发展。我觉得随着种植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提高,粮食产量总体趋势是增加的,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粮食原料做燃料乙醇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以及对于粮食的储备与转化,都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我认为应该严格控制规模,而不应该一律禁止。”

两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石元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展非粮乙醇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首先,中国的人均耕地极其缺乏,只有美国的1/5。其次,中国的人均拥有粮食是美国的1/4;第三,中国大量进口使用油籽和食糖。针对这个国情我们提出的原则是中国燃料乙醇不争粮地,才可以持续发展。中国燃料乙醇的发展,就是要‘试之粮,发之非粮’。”

清华大学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十中教授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产业发展到什么层次和技术紧密相关,现阶段的状况是以玉米等为原料的第一代燃料乙醇被认为影响粮食安全,第二代纤维素燃料乙醇的技术尚未成熟,被称之为1 .5代的甜高粱秆做燃料乙醇的技术正在投入工业化试用。

发展纤维素乙醇是远期目标

木薯资源国内有限,只适合广东和广西附近区域种植。北方适合种植甜高粱,但原料生产周期和原料保存等问题,导致不能难以满足的工业化连续生产线的稳定供应。过渡性原料仍旧没有彻底解决资源问题。远期最重要的路径,就是利用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乙醇,原料资源丰富,包括秸秆、干草、木材等农林废弃物以及能源作物等,潜力巨大。但因技术难度大,国际上已研究二十多年,因成本过高,至今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木质纤维素作为第二代燃料乙醇的原料,无疑是最符合各方利益的,”郝小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与风能、太阳能相比,燃料乙醇燃烧虽然放出二氧化碳,但是由于生产燃料乙醇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本身又吸收二氧化碳,从循环角度来讲是符合低碳概念的清洁能源。”

郝小明认为,从可再生能源替代角度来看,电能可以通过风能、太阳能、核能等能源来转化生产,但是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是无法生产或替代车用液体运输燃料。因此用秸秆中占60%的纤维素与半纤维生产附加值更高的燃料乙醇,剩余的木质素(25%)再用来发电将是更好的秸秆利用途径,即做到“醇电联产”的模式。“将秸秆原料‘吃干榨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