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离我们还有多远

文章来源:每日商报 | 发布日期:2010-02-21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近日,中科企业家学院开展了一场关于低碳经济的讨论,专家、学者、企业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低碳经济进行了阐述和讨论。“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公众要改变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这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为人们所认识,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何谓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新技术革命的爆发,自20世纪中期开始全球社会经济以空前的速度飞快发展,与此同时,人们也关注到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概念和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改变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作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环境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8年,联合国提出用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把低碳经济看做是拯救当前金融危机、实现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2009年的伦敦G20峰会上,各国承诺“将推动向清洁、创新、资源有效和低碳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方向转型”。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走在发展低碳经济前面。在政策上,英美等国纷纷采取鼓励低碳能源开发和使用的政策。比如,英国引入了气候变化税、碳排放贸易基金、碳信托交易基金;美国通过能源法案,对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项目实行减免税收、贷款担保和经费支持;德国规划到2020 年国内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日本凭借其长期积累的能源效率和技术优势,以及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拥有的雄厚技术,提出要把日本打造成全球第一个低碳社会。

我国能源消耗高的经济发展模式短期不会改变

当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之际,全球的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都面临着重大调整,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尽管我们已经提出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尽管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尽管我们节能减排工作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但是,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变,这里有着诸多发展中的无奈与彷徨。

首先,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高经济增长态势和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成为世界能源的需求大国。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发展阶段,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模式对能源需求呈现快速增长,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必须通过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来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其中必然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

其次,我国目前的能源条件决定了我国较高的能源消费模式。我国目前的能源条件是“富煤、少气、缺油”,煤炭产量世界第一,能源供给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中占69%,而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只占24.2%。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 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据测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5%和75%。未来二十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2万亿美元,以煤为主的火电大规模发展将对环境造成直接威胁。[NextPage]

第三,国际制造业转移趋势决定了我国承担了相当部分的世界碳排放责任。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国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转移步伐加快,发达国家不断将高排放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成为世界制造大国,或被称为“世界工厂”。发达国家享受着占据研发、设计、全球营销等产业价值链高端的高额利润,消费着由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制造出来的实体产品,从而减少其发展低碳经济的代价。而我国在不断开放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承担这一代价,中国经济的高排放实际上相当程度上是为发达国家承担了责任。

第四,我国的产业发展水平也助推了我国的能源高消耗的发展模式。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尤其是环境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能源高消耗的特征。1999~2008年的十年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以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化工为主的等高能耗产业,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近2/3。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发展低碳经济的三大前提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如是说。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一旦成为产业量化标准和强制目标,将给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带来一场“革命”。

发展低碳技术是关键。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低碳技术”。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传统部门,也涉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众多新领域。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在不改变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依靠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能源技术,发展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先进核能技术,以及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