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减排

威海:阔步迎接低碳经济

文章来源:威海日报 | 发布日期:2010-02-01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本报记者 曹石岩

冰雪异常,极端高温,干旱洪灾……在频发的极端气象事件背后,碳排放过大造成的气候变化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等一系列的前沿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思索。就在人们还没有完全明白这个概念的内涵时,这个曾经被视为时髦的新词已逐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主流。在威海,人们是如何认识低碳经济的?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如何?推行“低碳”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威海欲搭低碳“早班车”

10月12日,以“低碳经济绿色制造”为主旨的轮胎产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峰会在威开幕。沃尔沃、固特异、贝卡尔特等世界500强企业的CEO或高层管理者,怀揣着一个共同的议题在此会聚———低碳经济,绿色制造。

“低碳经济”是什么?低碳经济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有效控制。峰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和知名企业家对这一概念有着这样一个共识: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情况下增强国内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的需要。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完全符合我们推进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市环保局副局长滕夕章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

“从国际和全国的大趋势来看,发展‘低碳’的确是时不我待。”市经贸委、市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今年是我市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关键一年,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市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现实需要,更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抢抓发展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市发改委重点项目管理科负责人程剑表示,虽然远在山东半岛尽头,城市体量也不大,但是,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两大战略举措,大力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无论是从节能减排、能源高效利用还是从新能源开发的角度讲,威海在追求绿色GDP的道路上,一向是“阔步在前”。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就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高度统一。

早从上个世纪开始,威海就确定了“环保优先、环境立市”的发展观。偏居一隅的威海,生态环境是城市最响亮的名片。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看来,环境不仅是威海的最大优势,环境还是生产力,环境也是竞争力。这样的远见卓识引领威海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高度融合的绿色崛起之路。

“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设立、绿色信贷政策的出台,到企业自发主动降低能耗、减少排污、推行节能环保新技术,再到新能源高地的崛起、绿色公交的驰骋,在威海,低碳经济已从概念逐渐走向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领域。”滕夕章表示。

绿色能源开发“前途美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种种政策迹象显示,我们正在步入低碳经济时代。与此前一直提倡的节能减排概念有所不同,低碳概念包含节能减排以及可再生能源两大部分,这意味在继续实施节能减排的同时,有关部门对新能源开发的力度有望持续加大,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将提速。 [NextPage]

“在新能源开发方面,毫不夸张地说,威海抢先在中国新能源发展版图上占据了重要位置。”程剑对威海新能源开发在山东半岛甚至是全国能源格局中将要扮演的重要角色,深信不疑。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都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能源产业不仅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力引擎。

程剑的心里装着一张威海新能源开发的明晰图:威海市已并网发电的风电装机容量达132750千瓦,风电最高出力可达全市用电负荷的10%。石岛湾核电装机总容量预计建成后,将达到990万千瓦。太阳能光孚发电项目建设,目前也是如火如荼,蓝星玻璃、三角工业园等均已通过相关立项。此外,潮汐能、沼气等新型能源在威海已得到开发利用,一批大项目频频落户,威海的绿色能源“风”生“水”起。

与此同时,威海的节能减排工作稳步推进。今年,我市建立了重点脱硫工程市级领导分包制度,安排了17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整体减排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电厂脱硫”则作为“一票否决指标”纳入各市区绩效考核体系。

上半年,全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情况中,我市这两项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同比削减5.44%和4.5%。“在快速推进现有企业减排技改的同时,我们还严格执行项目落地环评前置制度,上半年否决了12个‘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制造或加工项目,从源头上扼住了新污染源的产生。”滕夕章表示。

而早从几年前开始,为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有关部门就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行政、经济等措施,包括严控土地信贷闸门,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和环保评估、审查制度,通过提高门槛来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增长,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来自市发改委的统计,去年我市完成了关停高耗能和高污染排放的小火电机组27.1万千瓦的任务,淘汰数千万吨落后的水泥、钢、铁生产能力。金融部门也在信贷资源的配置上有所调整,进一步加强银行信贷与节能环保的协调配合,严格落实信贷环保要求,坚决杜绝对“两高一剩”行业的支持。

“低碳”期待观念更新与政策支持

虽然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但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从宏观产业政策到部门支持再到企业行动,都亟须观念更新和政策的强力支持。

“发展低碳经济成本较高。”与新能源长期打交道的程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等清洁能源。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至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