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第二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
文章来源:no-reply@nl.prnasia.com | 发布日期:2015-07-02 | 作者: | 点击次数:
2015(第二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 【2015 年10 月14-15 日 中国·广州】 参 会 费 用:2800元/人 | 展 台 赞 助:20000元 | 演 讲 赞 助:50000元 (具体详见下方) | 会 议 背 景: 近年来,城市防洪排涝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之一,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与大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加强海绵城市建设”,从而对雨水“吸放自如”。城市的扩张,改变了区域自然肌理,地面过度硬化导致地表径流剧增;“重污水,轻雨水”雨污合流排洪效率降低,城市水面调蓄能力严重不足,地下管网建设缺乏常规管理和质量监督,面对“暴雨”城市应急管理脆弱;应急系统和风险意识薄弱的现象。由此可见,城市防洪排涝显然已经不是某一个城市的问题,它是中国城市集体面对的现代性难题。城市排水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多方面累积而成的系统问题。 因此如何“科学建设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迫在眉睫,需要政策、管理、技术、产品多方面的支撑,也需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思路。2013 年10 月首届“城市防洪国际论坛”在上海成功召开,引发强烈反响和讨论,组织各方同意将其形成惯例,定期召开,推动防洪排涝问题的学术讨论和问题解决。相关各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从城市防洪和排涝的两个方面共同探讨,促进建立合理的城市洪水内涝综合防治体系,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2015(第二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将于2015 年10 月14-15 日在中国·广州举办。本届论坛以“科学建设城市防洪排涝论坛”为主题,汇聚国内外800 多位高层及精英共同探讨防洪排涝行业的热门话题。本届论坛将以更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更强大的国际化阵容、更系统化的展示规模、更广泛的宣传渠道重装推出,为行业内专家学者、企业高层创造最佳的技术与信息交流平台,为业主方、施工方与供应商创造最有价值的有关解决方案的展示与观摩平台。本届论坛将与2015 (第二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暨展览会同期举行,为国内外业内人士搭建一个展示最新的技术发展,交流行业核心话题,探索中国市场机遇与挑战的业界顶级会展平台。 会 议 内 容: 1. 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大纲实施一周年回顾——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的重点与难点; 2. 基于模型的县区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案例分析——以四川省某县为例; 3. 天津市地道(隧道)内涝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4. 上海市防汛排水安全的探讨; 5. 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的探索与思考——以广州市中心城防洪防涝规划为例; 6. 城市内涝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以北京市为例; 7. 国外排水防涝规划及设计理念(美国、法国、丹麦等); 8. 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与工程实践——顶端设计、系统解决、重点突破; 9. 城市防洪规划气候评价与城市洪涝气象风险预警应急; 10.城市防洪排涝工作预警预报系统和应急联动系统; 11.新形势下我国城市洪涝问题; 12.城市洪涝应急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3.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的重点与难点; 14.排水标准提高与内涝防治建设。 大会部分拟邀嘉宾: 王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 中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级高工 张建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 王翔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周文波 上海城建(集团)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 王志强 上海城建(集团)公司董事长 丁强 广州市水务局局长 李赞堂 中国水利学会秘书长 杨忠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章林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巡视员 张辰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左绍斌 武汉水务局局长 胡欣 上海市水务局副总工程师 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山田淳 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 赵鲁强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水文地质气象室主任 陈洋波 中山大学水灾害管理与水利信息化实验室主任 周玉文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车伍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实验室教授 RobertBishop 加拿大RB Water 工程咨询公司总裁 MartinVilhelmsen 安博工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国区首席代表 | 程晓陶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徐伟 香港特别行政区渠务署副署长 刘曙光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教授 王虹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访问研究员 刘敏 高级讲师,阿德莱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赵冬泉 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王强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丁鹤 成都市水务局副局长 房小怡 北京气候中心副主任 谢映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副院长 吴庆洲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刘俊 河海大学水务工程系主任、教授 王复明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马京津 北京市观象台副台长 崔健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第三设计所副所长 焦飞宇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AjayGairola 印度理工学院鲁尔基分校副教授 W.F .Geiger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水管理教席; 原德国杜伊斯堡大学城市水管理研究所所长、特聘教授 MeenB. Poudyal Chhetri 尼泊尔灾害管理中心主席 | 会 议 日 程: 主论坛 10 月14 日上午 上海市防汛排水安全的探讨 排水标准提高与内涝防治建设 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的重点与难点 城市防洪排涝工作预警预报系统和应急联动系统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洪涝问题 城市洪涝应急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城市防洪规划气候评价与城市洪涝气象风险预警应急 天津市地道(隧道)内涝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与工程实践——顶端设计、系统解决、重点突破 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大纲实施一周年回顾——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的重点与难点 10 月14 日下午 城市内涝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以北京市为例 美国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设计的原则 国外排水防涝规划及设计理念(美国、法国、丹麦等) 日本联合下水道系统区域雨水管理策略 在健康和安全环境中生存的权力——印度宪法制度框架 东莞城市内涝预报预警 美国城市雨洪管理的演变:从阴沟暗道到绿色洁净 尼泊尔洪水发生现状及应对措施 北京市下凹式立交桥内涝积水原因与治理措施 加拿大多伦多地区城市防洪发展 裁弯取直工程对河流健康的影响研究——以蓟运河为例 基于模型的县区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案例分析——以四川省某县为例 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的探索与思考——以深圳市中心城防洪防涝规划为例 利用遗传算法驱动SWMM 模型优化内涝治理方案– 澳大利亚经验及合肥项目案例 10 月15 日全天 防洪专题论坛 山地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研究与探讨 城市防洪工程体系规划与管理 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规划与管理 城市防洪预案体系 完善城区洪涝水计算模型和城市水文监测系统 基于数字排水技术的城市雨洪综合利用方案设计与评估 中国城市洪涝防控若干瓶颈问题探讨 城镇化迅猛进程中抑制洪涝风险增长方略的比较与启示 防洪新概念——雨水隧道 城市地下空间的防洪与对策 基于模型分析的北京市中心城防涝系统规划 防汛能力调查评估与对策 排涝专题论坛 南充市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探讨 从城市排水运营角度寻找内涝治理突破口 合理规划城市不同区域内排涝设施配置和雨水入 渗与集蓄工程设置 生态低碳排水系统的展望与构建 城市排水管线的改造 城市防汛信息化解决方案 全力破解排涝难题积极应对城市内涝 换个角度看内涝——浅谈对城市内涝的再认识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排水防涝规划 中国古城排涝减灾经验及启示 中国东部城市排涝标准研究 气候变化对北京市排水规划设计标准的影响研究 | 参 会 标 准 及 回 报 条 件: 参与标准及回报条件 | 参会单位 | 2800元 | 1.可获得1个参会代表名额。 2.可获得会刊和通讯录各1份。 | 展台赞助 单 位 | 20000元 | 1.赠送2个参会代表名额和2名展台工作人员名额。 2.单位名称、LOGO出现在大会有关的宣传资料和网站上。 3.会议现场标准展位1个,供单位产品展示宣传用。 4.赠送大会会刊彩色插页广告1P,会刊和通讯录各2份。 | 演讲赞助 单 位 | 50000元 | 1.赠送1个VIP嘉宾名额和3个参会代表名额。 2.单位名称、LOGO出现在大会背景板上和大会有关的宣传资料和网站上。 3.可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或参与嘉宾圆桌讨论。 4.赠送会议现场标准展位1个,供单位产品展示宣传用。 5.赠送大会会刊彩色插页广告1P,会刊和通讯录各4份。 | 其他赞助 ____________ | ______元 | 回报权益以大会组委会制定的《2015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赞助方案》内容为准。 | Registration/预订席位 | 报 名 请 填 写 并 发 送 以 下 信 息 至:seek@meeting-bm.com,谢谢。 公 司: 会 议:《(第二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 费 用: 姓 名: 职 位: 邮 箱: 手 机:参与类别:参 会[ ] 展 台 赞 助[ ] 演 讲 赞 助[ ] 其 他 赞 助[ ] 贵司 主要联系人信息,谢谢: 姓名: 职位: 邮 箱(非常重要): 电话: 手 机(非常重要): 报 名/咨 询:顾经理 电话:13671655537 15901829104 邮 箱:seek@meeting-bm.com(报 名 以 及 咨 询,请发送至此邮 箱,如未及时答复, 欢 迎 来 电 确 认 报 名 信 息) |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