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能 小水电 天然气水合物 |
补偿"失去的五年":中国水电加速跑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发布日期:2010-12-14 | 作者:郁鸣 | 点击次数:
中国水电开发将“加速跑”,有望在未来十年装机容量翻一番。 在此前召开的一次电力规划会议上,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总经理汪建平表示为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承诺,中国水电需要在2020年达到3.5亿千瓦的装机容量。 但汪建平也指出,按当前水电前期工作进展不容乐观,需要加大水电前期工作的力度才能完成3.5亿千瓦的目标。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民浩称,截至2009年底国家核准水电站有11座,仅占中国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中列举了重点开工的水电站的27.1%。 原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媚认为利益分配问题阻碍了中国水电的发展,希望尽快实现电力市场机制,实现同质同价。 “十二五”规划 按照初步规划,2015年中国水电发展目标3.10亿千瓦(抽水蓄能电站0.30亿千瓦),2020年3.80亿千瓦(抽水蓄能电站0.50亿千瓦)。 而预计到2010年年底,中国水电装机容量仅为2.07亿千瓦,因水电站建设一般有五年左右的周期,因此,要实现2010年3.8亿千瓦装机容量目标,则意味着,“十二五”要实现新增0.73亿千瓦的水电投产目标,和0.7亿千瓦的开工目标。 据知情人士透露,为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的目标,中国将大幅提高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规划目标。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据2009年统计,我国电力主要由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其比重公别为75%、22%、1%、2%。 由于风电受自然条件影响,其发电能力有限,最能有效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的是水电和核电,但核电已于2010年初制订了10年容量翻八倍的计划,各方面条件使得核电规模“不可能再扩大”,因此发展水电成了最后的选择。 “按消耗算下来,水电大约在2020年实现年供电1.3万亿千瓦,而2010年大约是6000亿千瓦。”知情人士称,根据消耗电量与装机容量的转换,为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15%的目标,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必须达到3.5亿千瓦。 失去的五年 汪建平称,“十二五”期间需要开工1亿千瓦左右,才能使2020年水电装机达到3.5亿千瓦,按当前水电前期工作进展不容乐观,需要加大水电前期工作的力度。 据王民浩介绍,2009年中国水电构成为:抽水蓄能电站1454万千瓦,常规水电18225万千瓦,其中小水电5512万千瓦。根据目前在建水电站工程进度情况进行初步统计,预计2010年我国常规水电投产规模达到2.07亿千瓦。[NextPage] 虽然目前中国在建水电项目约5617万千瓦,约有5000万千瓦左右能在2015年前投产,届时中国水电将达到2.46亿千瓦,通过努力可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但王民浩称中国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中列举了重点开工的水电站有33座,装机容量7402.1万千瓦。截至2009年底国家核准水电站有11座,装机容量2003万千瓦,核准开工水电站个数占所列个数的比例仅为33.3%,装机容量所占比例仅为27.1%。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曾向媒体称,自2007年至今,国家实际上未核准一起水电项目。2009年,因“未批先建”等程序错误,华能和华电在金沙江开发的两个项目被叫停这在两年前,几乎不可想象,因为几乎每个水电站都是边报边建。 “十一五”水电发展的滞后引人担忧,水力作为中国的优势能源,存在被浪费的风险,王民浩称,我国水力资源总量居世界首位,理论蕴藏量为6.7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为5.42亿千瓦,经济可开发量为4.02亿千瓦。 电价机制待解 环保、移民等问题困扰着中国水电的发展,“十一五”几近成为中国水电失去的“五年”。 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龙开口水电站是水电环保问题的典型案例。 2009年6月,环保部以上述两项目未经环评审批于2009年1月截流,对金沙江中游生态影响较大为由,要求两项目停止建设,并进而要求在上述工作完成前,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建设项目。 在陆佑媚看来,环保对于水电的要求未免太过苛刻,相对于其它能源,同等能量水电所付的代价最小,而且如果不开发水电就可能需要火电替代等,这可能对环境的影响更大。 而在移民问题上,陆佑媚认为,通过帮助移民脱贫致富,可以把强制性的移民转换成自觉性的移民,“生态环保问题和移民问题实质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 陆佑媚认为西部水电开发在成本计算上存在问题,“没有把西部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打进去,充分反映在电价的不合理”。 “水电的电价为什么跟其它的电价就不一样呢?”陆佑媚认为,由于水电站上网电价偏低,因此无法对水电建设的后续问题进行全面补偿,比如如果能适当提高三峡电站上网电价就能解决三峡水库的所有遗留问题。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