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能 小水电 天然气水合物

中国百年水电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

文章来源:新华网 | 发布日期:2010-10-29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新华社宜昌10月26日电(记者刘紫凌 冯国栋 吴植)

    大坝锁长江,高峡展平湖。

    经过七年三期蓄水,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首次达到175米最高蓄水位。这个水位线,对三峡工程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自此,三峡工程的各项功能达到设计标准,开始充分发挥作用,全面接受考验。

    自1910年云南修建第一座水电站至今,我国水电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百年发展历程。三峡工程作为全国4万多座水电站中的“旗舰”,历经十八年艰苦建设,攻克了数不清的世界级难关,可谓我国水电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从论证、建设、运行,到如今步入全面收获期,三峡工程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必将激励和促进我国水电事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自主创新推动我国水电装备技术实现重大跨越

    从围堰、筑坝,到船闸的设计制造,再到机电设备的制造和安装,三峡工程十八年实施的技术创新,超过了我国水电建设一百年来的总和。如今蓄水至175米,这些技术将面临一次严苛的“终极考验”。

    三峡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设计安装32台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年最大发电能力约1000亿千瓦时,在我国实现“西电东送”、全国电力联网和优化能源结构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打造这艘“水电旗舰”,三峡工程充分发挥国家重大工程对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走出一条从引进消化到国产化的自主创新之路,推动我国水电装备技术水平实现重大跨越。

    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机组,是三峡工程发挥水电效益的“顶梁柱”,也是我国水电自主创新的“代表作”。机组尺寸和容量大,需要应对运行水头高达40米的变幅和三峡枢纽的防洪排沙,其设计、制造和安装难度为世界之最。

    1997年三峡左岸机组制造招标时,我国只能生产32万千瓦机组,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技术转让-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三步曲,国内制造企业很快掌握了特大型机组设计制造的核心工艺,形成了水轮机水力设计、定子绕组绝缘、发电机蒸发冷却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水轮机高水头稳定性上实现飞跃。

    2003年右岸机组招标时,我国水电制造企业已跻身为“主承包方”,并针对运行中震动较大等问题舍弃了国外“X”型叶片设计,在世界上首次将“L”型叶片应用于大型水轮机。水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三峡集团公司介绍,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的设计制造国产率只有50%,而随后的右岸电站12台机组中,则有8台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机组,在建的地下电站6台机组国产化程度更高。

    除水轮发电机组外,在直流输电设备、主变压器、电站及梯调计算机监控系统等重大装备的国际招标中,三峡工程同样使大批国内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在175米蓄水带来的高水头压力下,三峡枢纽各方面运行平稳。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说:“在三峡工程这个平台上,我国用7年的时间,实现了水电重大装备业30年的跨越,这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时代已经开始。”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