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能 小水电 天然气水合物

水电核电是现阶段低碳能源首选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发布日期:2010-03-12 | 作者:徐炜旋 高原 | 点击次数:

 “低碳转型”正考验着传统能源结构。中国承诺将在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而2009年这一比例仅为7.44%。

“这将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从现在起就应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否则到2020年将很难完成15%的目标。”全国政协委员、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截止到2009年底,中电投低碳清洁能源比重已超过30%,列五大发电集团之首,同时也是拥有核电控股开发资质的惟一一家发电集团。中电投欲借国家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之机,“2020年低碳清洁能源的比例将超过50%”。

非化石能源占比15%目标艰巨

《21世纪》: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将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同时也承诺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你如何看待这一目标?

陆启洲: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是31亿吨标准煤,其中非化石能源是2.3亿吨,大概占7.44%。从7.44%跨越到15%,不仅是非化石能源比例提高一倍的问题,因为能源消费总量是持续增长的。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45亿吨,如果要完成占比15%的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量至少要达到6.75亿吨标准煤,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3倍。所以,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根据测算,相当于6.75亿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至少达到3.3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至少达到870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至少达到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比较少,加起来也要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

《21世纪》:目前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与这些目标还相距甚远,如何才能实现突破?

陆启洲:2009年我国水电装机为2亿千瓦,在建5000万千瓦,还有近1亿千瓦左右的缺口;核电运营的总装机仅910万千瓦;风电虽然增长速度很快,但基数仍然较小。

但是,加快各种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建设,也不能忽略成本因素。低碳经济不是一个低成本经济。在低碳能源中,风电和太阳能就是高成本的,离社会可接受的价格还有一定距离。

但也有一些低碳能源成本是能做到与火电竞争的,比如水电和核电。目前我国水电平均上网电价比火电低0.1元,核电上网电价在设备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带动下,也基本能做到等同于或略低于火电上网电价。所以,现阶段我们还是应该尽最大努力发展水电和核电。[NextPage]

水电开发不差钱,差政策和机制

《21世纪》:你建议我国低碳清洁能源应优先开发水电,但目前国家对于审批大型水电项目也有所顾虑,你怎么看?

陆启洲:水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积极开发水电,是世界各国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首选。

我国水力资源丰富,近几年水电发展很快,但发展中也碰到两个问题:一是环境问题,二是移民问题。对于环境问题,我认为有一定影响,但需要权衡利弊,正负两方面的影响都要全面考虑。对于移民,我国水电资源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区,所在地区居民相对不富裕,在开发的时候要对移民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建立保证和提高移民生活水平的长效机制。目前,我国水电开发可以说是不差钱、不差资源,差的是政策和机制。

《21世纪》:此次你在提案中建议国家加快黄河中上游水电的开发,请谈谈这方面的想法。

陆启洲:黄河中上游水电资源丰富,黄河上游和北干流均是我国规划的大型水电基地。与我国西南水电开发相比,黄河中上游地处高海拔,人烟稀少,环境容量大,水电开发具有可开发能量集中、征地移民和淹没土地少、单位造价低等突出优势。黄河流域规模最大的水电项目拉西瓦项目全部移民仅有2475人,项目单位千瓦造价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相比一般水电项目低50%以上。

同时,开发黄河中上游水电资源,有利于发挥水电良好的调节特性,为甘肃、青海的大规模的风电基地、太阳能发电基地提供调峰支持,促进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互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21世纪》:目前中电投是电力集团中唯一具有核电控股开发资质的企业,但有意见认为应改变现有核电投资主体太少、建设运营体系封闭垄断的体制。对此你怎么看?

陆启洲:我认为完全需要更多投资者参与到核电的发展当中,但是参与核电投资,不一定非得控股,参股也可以实现对核电站的投资。

当前国家出于对核安全的考虑,对放开核电控股资质还是比较慎重。中电投集团是电力企业参与核电控股开发的探路人,中电投集团如果成功建好核电站并确保安全稳定运行,其它电力企业控股开发核电的问题或许可以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