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能 小水电 天然气水合物 |
如何让水电发展又好又快?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 发布日期:2009-10-09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曹永强 倪广恒 胡和平
要正确处理修建大型水电工程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就必须科学地分析修建大型水电工程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妥善处理现阶段遇到的问题。 从普遍意义上讲,水电工程在环境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气候、水文、地质、土壤、水体、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地区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所控制,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使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湿润,对局部小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 ——对水文的影响。水库修建后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 ——泥沙淤积问题。以三门峡水库为例,三门峡水库于1960年蓄水,一年半后,泥沙全部淤在潼关——三门峡河段,潼关河床抬高4.5米,淤积带延伸到上游的渭河口,形成拦门沙,两岸地下水位也随之抬高,从而造成两岸农田次生盐碱化; ——对水体的影响。河流中原本流动的水在水库里停滞后便会发生一些变化,水温有可能升高,水质可能变差; ——对地质的影响。修建大坝后可能会诱发地震、库岸产生滑塌、水库渗漏等不良地质灾害; ——对土壤的影响。水库蓄水引起库区土地浸没、沼泽化和盐碱化; ——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世界各国在建坝时解决鱼类洄游问题通常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采取工程措施,建鱼梯、鱼道等;另一种是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我国长江葛洲坝工程建设中,用人工繁殖的办法解决中华鲟洄游问题,乌江干流贵州境内河段梯级电站建设中,修建鱼类增殖放流站,增殖放流特有珍稀鱼类,事实证明是比较成功的。但是,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 水电工程能否带来环境效益,能否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是衡量水电工程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对能源的开发,应该着眼长远,对整个生态系统负责。工程项目的选择、建设和运营都要真正体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二是完善有关法律,在不宜进行水电项目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需要进行保护的区域内,划定保护河段和保护流域区,禁止进行水电工程建设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 三是因地制宜,确定适当的开发目标。在规划时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开发目标,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少、生态环境问题少的河流,可以100%地开发;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多、生态环境问题大的河流,可以放弃部分河段的开发。参照多数发达国家的情况,水电资源平均开发率为70%~80%是可行的; 四是研究和完善移民政策,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有专家建议研究“投资型”移民政策。其主要思路是将淹没的土地、房屋及其他有价设施进行评估,加上对生态环境的补偿作为股份,参与水电开发建设,使移民和开发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 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在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开发水电,才能实现我国水电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为清华大学博士后)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