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40117111534.jpg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能 小水电 天然气水合物

我国海洋能总蕴藏量约8亿千瓦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 发布日期:2008-04-16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我国海洋能资源丰富,总蕴藏量约为8亿多千瓦,开发前景可观。经过不断努力,我国海洋电力产业正在稳步增长,海洋电力业“十五”期间的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6%左右。据《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我国海洋电力增加值已达5亿元,比上年增长约17%。

    海上风力发电:大张旗鼓

    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初步测算,我国海上可开发风能储量为7.5亿千瓦。随着陆上风机总数趋于饱和,海上风力发电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2007年启动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将能源作为重点领域,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大功率风电机组研制与示范”项目,组建近海试验风电场,形成海上风电技术。同年,我国首个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的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已经开工建设,计划于2009年建成投产。地处渤海辽东湾的中国首座离岸型海上风力发电站,于2007年11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更是标志着中国发展海上风电有了实质性突破。

    与此同时,沿海地区一批海上风电项目带动了风电产业快速发展,天津、连云港等风电产业基地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已经拥有沿海风力发电场18个,并网发电的主要有南澳风力发电场、大连横山风电场、山东长岛风电场等。

    大连长海群岛地处黄海深处,如今乘船到长海,远远就会看到海岛起伏的山峦上,一台台硕大的风车傲然挺立,叶片随风悠然转动,形成了一道蔚然壮观的风景线。这里的24台风电机组每年可发电1500万千瓦时左右,运行5年来已累计发电5000多万千瓦时,相当于一个火电厂消耗3万吨煤的生产水平。长海县委书记刘兴伟说:“综合经济和生态两方面的效益来看,开发利用新能源绝对是长海的最佳选择。今后,新能源在长海肯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当条件成熟的时候,我们还会开发利用潮汐能、波浪能。”

    潮汐发电:稳步推进

    潮起潮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由此产生的潮汐能是沿海地区和岛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与河川电能源相比,它有循环往复、年内年际变化不大、无丰枯水区别、无需移民等优点。有关部门曾两次对潮汐能资源进行了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可开发潮汐能资源达20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600多亿千瓦时。

    江厦电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潮汐电站,已正常运行近20年。该电站是1974年在原“七一”塘围垦工程的基础上建造的,先后安装了6台机组,单机容量从500千瓦到700千瓦,最后一台机组是2007年10月投入运行。目前总装机为3900千瓦,是世界第三大潮汐电站。

    除江厦电站外,到目前为止,我国正在运行发电的潮汐电站还有7座,如海山潮汐电站、沙山潮汐电站、福建平潭县潮汐电站等。这8座潮汐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000千瓦,年发电量1000余万千瓦时。现在,我国潮汐发电量仅次于法国、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沿海将不断地有更多、更大的潮汐电站建成。

    海浪发电:期待突破

    “无风三尺浪”,海水的波浪运动也可以产生十分巨大的能量。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调查,全球可利用的波浪能达到20亿千瓦,相当于目前世界电产量的2倍。我国陆地海岸线长,大小岛屿多,波浪能资源丰富。根据海洋观测资料统计,我国沿海海域年平均波高在2米左右,波浪周期平均6米左右,波浪能总量约有5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约1亿千瓦。

    我国波力发电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来获得较快发展。小型岸式波力发电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航标灯所用的微型波浪发电装置已趋商品化,在沿海海域航标和大型灯船上推广应用。与日本合作研制的后弯管形浮标发电装置,已向国外出口,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珠江口大万山岛上研建的岸边固定式波力电站,第一台装机容量3千瓦的装置早在1990年就已试发电成功,存在的问题逐步得到改进。总装机容量20千瓦的岸式波力试验电站和8千瓦摆式波力试验电站也试建成功。“十五”期间,我国又投入经费400多万元,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制了一座波浪能独立发电系统。总体上看,我国波浪能转换研究进步是明显的,在世界上也有一定影响。但是海浪发电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攻关和发展,目前可以进入示范阶段,但是商业开发还需假以时日。

    实际上,除了海洋风能,潮汐、波浪外,海流、海水温差和海水盐差等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能量都将逐步被开发利用,海洋电力也必定会持久地成为人类重要而清洁的能源来源。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