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40117111534.jpg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海洋能 小水电 天然气水合物

我国冻土带可燃冰“藏宝图”初现端倪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 发布日期:2008-02-01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2007年年末,在各路媒体梳理评点我国能源领域年度十大新闻时,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当仁不让地占据一席之地。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通俗称谓,这种新型的能源矿产是全球公认的优质的石油替代性资源。有媒体评价,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为我国能源界展示了一个后石油时代的美好前景,不但为我国未来可替代能源提供了保障,而且还可能对未来世界能源利用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但少有媒体关注的是,就在2007年岁末,我国陆域永久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调查也有了初步成果,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负责的这个项目获得了优秀等级。

“与海底水合物相比,陆上水合物的勘探、开发技术相对容易,故迄今为止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试验均位于陆上冻土区,待其取得成功后才有可能推广到海底沉积物中。但我国是率先在海域取得突破,而陆上的工作起步较晚。”负责我国陆域永久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调查项目的祝有海研究员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国冻土带可燃冰资源潜力巨大

我国冻土带面积达21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2.4%,是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的第三冻土大国。但历史上我国冻土带上天然气水合物大规模资源调查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国际上加拿大等国在冻土带上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已有数年。鉴于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意义,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4年设立“我国陆域永久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调查”地质调查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等单位承担。

项目组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冻土带历时近4年的艰苦调查研究,最终在2007年年底举行的评审会上得到了各方专家的高度评价。该项目对我国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条件、异常标志、找矿前景及其资源潜力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和成果,为我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找矿部署提供了坚实基础。

祝有海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首次编制出的我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分布图和找矿远景区分布图。在这张“藏宝图”上,记者看到,青藏高原和东北冻土区具备较好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和找矿前景,其中羌塘盆地是最有前景的找矿远景区,其次是祁连山木里地区、东北漠河盆地和风火山—乌丽地区等。

“羌塘盆地年平均地温最低、地温梯度最低、冻土层相对较厚,同时也是青藏高原成油成气条件最好的地区,有合适的温压条件和充足的气源条件形成天然气水合物。项目组在羌塘盆地发现明显的高烃异常,且在冻土层之下发现一异常高阻层,很有可能与天然气水合物有关。”祝有海介绍说。

另外,祁连山木里地区有丰富的煤层气,并在冻土层内发现有长年连续逸出的可燃气体(甲烷),推测在适当的温压条件下易于形成天然气水合物。

负责东北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的赵省民告诉记者,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最低、地温梯度最低、冻土最发育的漠河盆地地区,有充足的气源形成天然气水合物,项目组发现了3个高阻层,推测第三高阻层有可能与天然气水合物有关。

世界级难题

虽然美国、加拿大等少数国家已经获得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但这是一个世界级科学难题。

俄罗斯麦索亚哈气田是全球唯一商业性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功实例,迄今生产已达30余年。

尽管有测井曲线显示,气田冻土层之下250~350米处存在明显的“冰冻”岩段,且电阻率测井曲线进一步显示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并且此后的气田产量一直稳定,气田储层压力和气、水界面稳定,这些都是天然气水合物存在才有的现象,但人们并没能取得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直接证据。[NextPage]

“从2002年至2007年,我们不断为取得了一些异常发现而振奋。项目组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冻土区进行野外调查,多处喷气冷泉群采样分析发现富含烃类气体,废弃钻井中逸出气体可以直接点燃,近地表沉积物中烃类气体高于全国14个盆地平均值多达20余倍,显示冻土层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非常优越。”祝有海告诉记者。

但迄今已知的各种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技术方法手段在工作区都试过之后,一系列令人振奋的发现也只能证明工作区具备较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由于是在面上开展工作,而且工作区地质工作基础薄弱,想要在我国冻土区寻找到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直接证据,难度可想而知。

虽然很难取得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直接证据,但并不妨碍各国对潜在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开发利用研究。2002年,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印度等5国八方合作,利用热法和减压法试验对加拿大马更些冻土区的天然气水合物成功开展了短期控制性试生产,结果大获成功,被誉为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史上的里程碑,为将来的长期试生产和最终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国际上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的重点正呈现出从资源调查逐渐向开发利用过渡的发展趋势,如美国研发计划要求在2010年消除水合物开采的技术阻碍,在2015年实现商业性开发。日本和印度则要求在2010年前后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商业性开发。

在各国竞相提速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研究的大趋势背景下,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研究力量,填补我国陆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大规模调查研究的空白,其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三大瓶颈:起步晚、基础差、调查技术装备落后

近年来,我国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领域的各类科研投入巨大,不仅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而且在技术装备方面,通过国家“863”计划“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技术”等课题的研究,在天然气水合物地震采集技术、地震识别处理技术、船载地球化学探测系统和保真取心钻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海域特点的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技术系列。

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相比,陆上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技术相对容易。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陆域冻土层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发展滞后,不仅起步晚,而且基础差,调查技术装备落后。

“总体上来说,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起步较晚,工作程度很低,冻土区尤其如此,仍处于预测阶段或预查阶段。”祝有海告诉记者。

“国际上发现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几个地方基本上是油气区,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