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风能 - 今日聚焦 |
风力发电在争议中前行文章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 发布日期:2011-04-25 | 作者:周洪博 | 点击次数:
飞速发展的风电制造业或许因为质量问题而耽搁! 近日,国家电监会公开通报了西北电网“2.24”甘肃酒泉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相关情况,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反响。业内人士认为,风电设备企业质量门槛将抬高,一些技术不过关的风电企业将难以生存,风电设备市场面临格局重整。 风电发展遭遇“质量门” 4月1日,国家电监会在京召开事故通报会,对西北电网“2.24”甘肃酒泉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相关情况进行通报。2月24日,西北电网甘肃酒泉风电基地因桥西第一风电场35千伏电缆馈线电缆头三相短路故障,导致598台风电机组脱网,损失出力84万千瓦,这次事故是近几年我国风力发电发生的对电网影响最大的一起事故。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认为,虽然风电发展成绩辉煌,但是发展过程中面临严峻挑战:设备企业还没有完全掌握风机制造和风电厂控制的关键技术,风电厂规划建设和电力系统协调的还不够,风电弃风问题越来越突出,运行管理制度没有建立。社会上对风电认识存在片面肯定或者片面否定的倾向。 史立山强调,目前风电并网和运行已经成为我国风电发展的核心问题,解决问题需要从政府管理、风电厂运行、设备性能、电网调度各方面共同努力。“应提高运行管理能力,特别是风能预测预报能力,确保满足无功补偿和有功调节的要求,下一步能源局将建立一套制度,重点针对风电企业和风电厂运行。设备企业应进一步提高性能,具备抵抗电力系统波动的能力。此外,更加重视风电对环境影响的问题。”史立山说。 “质量门”变“利益门” 脱网事故发生后,国家电监会组织的联合调查组将此次事故定性为“一般性电网电压波动”,并将事故归结为——“发生故障的风电机组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 所谓低电压穿越,好比在电网这条高速公路上,行驶中的风电遇到公路流量大幅波动路障时,不是选择迅速靠边停车,而是依靠过硬的驾驶技术驶过路障,以保障公路流量正常。 据了解,在2009年国家电网“企业标准”和2010年国家能源局颁布的《风电标准体系框架》中,低电压穿越都被当作一个重要的技术标准提出来。 然而,风电的业内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为什么电网保护没起作用?为什么84万风电脱网而没有其他电源顶上?脱网事故不是风电特有的事故,为什么推导出对风电可靠性的质疑?” 据了解,自从2009年年底国家电网推出并网标准之后,各家风场都“自觉”地开始改造老风场,或者在购买新风机时将“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写入招标书。 目前,全国三千多万千瓦上网风电中,“大多数都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这也是国家电网将这些风电称为电网中时时存在的“定时炸弹”的原因。[NextPage] 在改造费用的承担上,电网与风电企业也存在争议。国家电网认为,改造费应由风电开发商来承担,国家给予风电激励性电价,风机设备制造成本又在逐渐下降,风电企业已经保证了较高的利润。 但风电企业认为,一大批2008年之前的风场改造难度大,费用不应该只由风电企业承担。电网不能光提要求,至少这些技术标准应该跟电价挂钩,达到和达不到电网技术标准的不同风电执行不同的价格。 以甘肃风电发电有限公司的风场为例,建设一个20万千瓦的风电场花费了半年时间,而铺设一条从乌鲁木齐到酒泉的750千伏输变电线路,花了两年时间,还不算此前长达数年的项目论证。据此,风电企业指责电网“一味要求发电企业,自己的效率和技术不提高”,而且凭借天然的垄断地位,推动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限制不符合标准的风电上网。 国家电网专家认为这正是由电网建设的复杂性决定的。“电网建设项目审批一定要到北京,220千伏的要由国家电网公司出审批意见后省里核准,330千伏以上的都需要到国家能源局核准,在建设过程中,每一个塔基经过一个村庄都要取得乡县市省的支撑性文件。 大风电融入大电网 事实上,一开始引进国外风机制造技术和设备的时候,国外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低电压穿越技术等配套,但由于经验不足和发展过快,国内风机企业在一开始就忽视了这一问题。 如今,中国风电已成快速发展态势,仅依靠一个个企业、行业甚至国家标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风电还要不要发展?又该如何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在风电的并网消纳、技术标准、运行管理等方面为风电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家电网公司近日发布的白皮书指出,大风电融入大电网是中国风电规模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赵庆波说,中国风能资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建立大容量、远距离的能源输送通道,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清洁能源的配置和消纳。大电网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区域风电的互补性,平滑风电出力的波动;电网规模越大,风电装机占负荷的比例越小,风电对电网的影响越小。 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舒印彪指出,大力发展风电等新能源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