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风能 - 今日聚焦 |
质量为本、技术创新——中国风电主旋律文章来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 发布日期:2010-12-01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最近,由于风电设备质量问题而引发了一系列对我国风电发展的质疑,一些观点认为中国风电整体发展存在“不良性”,并将其归咎于近几年的“暴发式增长”。如果对中国风电三十年的发展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并进行客观总结,就不难发现:正是近六年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正是我国风电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支撑了这种发展速度。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是客观规律。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契合实际的批评,更需要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 回顾历史, 2004年之前,我国每年装机不超过10万千瓦,与之对应的是薄弱的产业基础。2005年开始,年新增容量从几十万千瓦达到了1000多万千瓦,实现了连续六年100%增长。在市场的带动下,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风电企业,实现了整个配套体系的本地化生产。华锐、金风、东汽三家企业进入了世界十强。另一方面,我国风电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快速起步,并在实现生产制造本地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研发队伍和平台,逐步掌握了核心技术,完成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如:为了适合我国低风速风况,开发了与国外技术相比单机容量更大风轮直径的机组,提高了发电量;针对我国低温等恶劣气候条件,在材料选用、部件改进、控制优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提高了机组的可靠性。据统计,我国风电企业已经取得了数十项的发明专利。华锐的3兆瓦、5兆瓦双馈机组、金风的3兆瓦直驱风电机组均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海上风电也已经起步,34台华锐3兆瓦机组,已经屹立于我国东海。所以,正是高速发展的市场的力量催动了中国风电创新发展的态势。 最近大量报道的风电设备质量问题,应该算不上什么“新闻”。任何一个产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质量问题“如影相随”是客观规律。看看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汽车工业,不还是存在大量汽车召回的情况吗?对安全质量管控最为严格的航空业,也没有百分之百杜绝质量事故。风电也不例外,没必要“大惊小怪”。中外主要风电企业,无论是VESTAS、GE、SIEMENS,还是金风、华锐、东汽,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都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比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把故障率降到最低。 从我们近期进行的质量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国风电设备整体运行情况良好,故障率在正常范围之内,已发生的个别重大事故多是在风电机组生产、安装、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发生的管理问题引发的,风电机组不存在重大设计缺陷。比如:连接螺栓拧紧过程中,不按规定使用润滑剂,预紧力不足,致使螺栓强度降低;生产工艺过程管理失控,未按要求执行检验制度,导致部件缺陷的产生;维修、施工过程中,不执行安全保障措施,甚至还有在运行过程中长期屏蔽安全保护装置,带病运行,最终导致安全系统失控,发生飞车。针对这些质量问题的成因,风电行业应该积极应对,采取措施:完善风电工业的质量标准,使有关产品的质量信息明确化、具体化,并通过检测认证等第三方评价制度,贯彻落实标准的执行;完善风电产业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监测、报告、披露和预警体系;强化生产制造环节的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提高生产、安装、运行、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为实现我国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中国风电2020年要实现2亿千瓦的装机容量,巨大的市场为风电企业和从业者提供了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继续坚持质量为本,技术创新之路,中国风电一定能引领全球风电的发展。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