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风能 - 今日聚焦 |
中外企业进军海上风电一热一冷各怀心事文章来源:能源杂志 | 发布日期:2010-11-08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就在中国本土企业大举挺进海上风电的同时,国外风机制造商们却集体选择了沉默。一头热一头冷的现状,背后缘由是什么? 10月13日,在201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高调宣布,其自主研发、并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5兆瓦风电机组已于前一天(12日)出产,并且,在10月初公布的国内首轮百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中,由华锐风电提供设备的江苏滨海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和江苏射阳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中标,占总招标容量的60%。 当然,华锐风电只是国内风电整机制造商的一个缩影,金风科技也提出正在研发6兆瓦风电机组,并在海上风电特许权中中标20万千瓦的大丰项目。此外,上海电气与国家电网属下的山东鲁能以联合体形式,中标江苏东台20万千瓦潮间带项目,中标机型为上海电气3.6MW大型风电机组。 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中标者均为国内企业,而且力推的都是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而在华的国外风机制造商们,如维斯塔斯(vestas)、恩德(Nordex)等七家主要外企均未参与其中。 2010年被称为中国海上风电的元年,面对如此火热的市场,本土企业在大举挺进,外企却集体沉默,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背后是何缘由? 中企大举挺进占领市场 海上风电的兴起似乎比陆上风电更猛烈。这一轮海上风电的招标更是吸引了几乎所有风电业主方和制造商们的目光。 招标结果基本上没有悬念:滨海3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由大唐新能源中标,中标价0.737/千瓦时,由华锐提供风电机组;射阳3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由中电投中标,中标价0.7047/千瓦时,由华锐提供风电机组;大丰20万千瓦风电项目由龙源中标,中标价0.6396/千瓦时,由金风提供风电机组;东台20万千瓦风电项目由鲁能中标,中标价0.6235/千瓦时,由上海电气提供风电机组。 当人们对如此低的价位表示质疑的时候,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的一种解释听起来似乎让人易于接受,他说:“风险是有的,但这个决策很重要,企业的成功之道就是精准的预测,要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市场预测。正是由于中国企业的大批量生产和销售,才使得四年来国外风电机组在中国销售的单机价位降低了30%,这是有利于中国市场发展的。” 不得不承认,在国产风电机组没有起步的时候,进口风电机组的市场占有率极高,也就有着足够的话语权。而随着国产风电机组的兴起,话语权重新被国内企业收回,风电机组降价成为了必然。 在这次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厂商云集,国内外整机制造商都纷纷亮出底牌,推出新机型,但是,当我国本土企业推出的机型单机装机容量节节高升的同时,国外整机制造商却一直力推小容量的风电机组。这就如同前几天的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结果显示,没有一家外企进入中国的海上风电领域。 “很多本土企业,比如华锐和金风,招投标时都是一个团队去竞标,我们就两个人看看行情。”某外企销售代表说,本土企业是冲着中标去的,而外企多是本着看看形势的态度去观摩。 对此,陶刚透露之所以没有外企进入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是因为当初做海上项目时,国外厂商提出五年内不能给业主提供任何数据,这些无法让业主们接受,让中标业主感觉自己像局外人。[NextPage] 于是,中国国产整机制造商看中了这个市场,大兆瓦机型逐步被推出。华锐也在推出5兆瓦风电机组的同时,提出6兆瓦风电机组的研发工作也进展顺利,将于明年上半年下线。单台5兆瓦风电机组,每年发电可达1000万度电,相当于每年节约煤炭约4000吨标准煤,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8000吨。低碳的理念与将来国家承担的巨大减排任务也成为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商们迅速占领海上市场的动因之一。 外企用技术曲线进入 10月12日,全球最大的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宣布在中国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并提出研究人员与世界接轨,据其中国区总裁唐玛勒先生介绍,现在全球已经有2000多名研发人员,仅仅一两年以后,中国技术研发中心人员规模就会占到全球研发队伍的10%,并将会成为维斯塔斯在全球最重要的研发中心之一。 这是自去年在天津成立制造基地后,维斯塔斯的又一举措,他们认为全球最好的市场在中国,而中国现在不缺钱,缺的是技术转移,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这样才能进入中国市场。 应该说,维斯塔斯是在中国境内最活跃的国外制造商之一,动作频频,在上海设立了全球采购中心办事处,帮助中国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配件供应商,在呼和浩特建立工厂,在徐州建立了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铸造厂,在天津建立了其全球最大规模的一体化风机生产基地,等等。此番维斯塔斯中国技术研发中心的落成,标志着其在中国市场建成了完整的价值链,包括从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 然而,有着很高的市场占有率的维斯塔斯也没有进入中国的海上风电市场。而且其在中国推出的风机,当前从未有超过3兆瓦的。但是,维斯塔斯也没有否认要进入海上风电领域,“从千瓦级的风力平台,一直到很快将要发布的用于海上风场6兆瓦风机,我们的产品范围是非常的宽广。从风机塔的高度以及转子、浆叶的大小来说,我们的产品有300多变种,而且适合于各种风速以及陆上风场和海上风场的需求,能够带来最低的度电成本。”维斯塔斯技术研发业务单元总裁芬恩·马德森说,这就意味着风电场在开发和建设的时候必须因地制宜,即维斯塔斯在中国开发建设的风电场必须满足中国当地的需求。 不仅仅是维斯塔斯,世界排名前五的德国风机制造商恩德,进入中国已经十五年了,而其10月14日推出的N系列风机也仅仅是单机1.5兆瓦。其中国销售总监倪俊仁博士宣称:“在中国,1.5兆瓦是主流机型,而非大机型,1.5兆瓦的风机至少还有三到五年的主导地位。” 从2003年就开始涉足海上风电的恩德面对中国的海上风电市场依旧无动于衷,恩德中国首席执行官简斯·奥尔森先生表示:“近几年不会进入中国海上风电市场,最早也要到2015年,如果推出将会是6兆瓦的风机。” 可以看出,国外风机制造商并没有打算近两年进入中国海上风电项目,简斯·奥尔森称,这次海上招标的价格远远低于他们的心理价位,因为作为一家外企,吊装 、物流等投入要多于本土企业,拼价格是不现实的。所以,必须要在其他方面弥补不足,想来想去也只有技术,故而,本次恩德N系列的改进主要侧重点就是作为风机大脑的控制系统的更新。 “中国本土企业市场占有率是86%,而最为主要的七家国外制造商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只有14%,这在全球其他国家来说是不寻常的。所以,要想占据中国市场,就必须知道中国需要什么,最终还是技术。”倪俊仁总监说。文本刊记者 张娜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