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风能 - 今日聚焦 |
风电上网难是伪命题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发布日期:2010-08-17 | 作者:王尔德 | 点击次数:
随着新能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词后,李俊峰所出现的每一个公共场合都会被一堆提问者包围。 风电、太阳能产业是否过剩?能源规划与现实之间的不对接如何解决?风电上网难痼疾是否是个真问题?新兴能源产业大盘子究竟如何划定?其中,可再生能源比例如何厘定?光伏上网电价补贴定价政策怎样做到“拿捏”到位? 新能源领域,从宏观产业政策,到微观技术发展评价,都有李俊峰的判断。其观点的基本主线是,让市场规律发挥作用,无论是在产能过剩,还是节能减排方法上。 作为长期从事能源经济和能源环境理论研究的学者,李俊峰先后组织并主持了《可再生能源法》和《国家中长期可再生能源规划》的起草,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的研究和起草,完成了中国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2015年非化石能源 应达到12%-13% 《21世纪》: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新兴能源产业5万亿的发展规划中,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15%,分配比例是,水电占到9%-10%,核电占2%-3%,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2%。这是否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获得的规划盘子,没有之前业内预想的大? 李俊峰:目前报道的数据还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因为新兴能源产业规划需要在国家能源委员会讨论,上报国务院才能发布。5万亿的盘子也只是个大约数据。其实,5万亿对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来说,不是一个天文数字,平均到每年才5000亿。 目前,新能源的投资规模已经很。如风能太阳能2009年的投资规模就超过了2000亿,水电也在1500亿,再加上核电、清洁煤等已接近5000亿。2020年要实现非化石能源的比例超过15%,估计“十二五”新能源的年均投资不会少5000亿。 《21世纪》:统计显示,虽然近年来可再生能源总量绝对规模保持逐年上升,但是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7.9%,而2009年则只占7.8%。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2010年这一比例有望提高吗? 李俊峰:这是统计口径问题,2008年按照我们与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的估算,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已经达到了8.5%。2009年是9%左右。这一数据的计算口径是,包括水电在内的所有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农村沼气等非发电的可再生能源。 而舆论所称的2008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7.9%,2009年则只占7.8%,只是计算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由于2009年是一个相对的枯水年,降雨少,水电发电量不足,造成了可再生能源比例的下降。 《21世纪》:根据之前国家能源局透露的消息,非化石能源在2015年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例将有望达到11%左右。 李俊峰:按照我们的分析,这样的安排肯定会出问题,很难保证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例指标的完成。 因为总能源消费的基数会越来越大,非化石能源比例提高也会越来越难。如果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15%的目标,“十二五”至少要达到12%以上,最好是13%。这样“十三五”的压力才能小一些。 如2015年非石化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是11%,那么2020年15%的任务是绝对无法完成的。因为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每年增长比例需达到0.8%,这是高难度的。 《21世纪》:按你们的测算,到2020年,15%的非化石能源中,各种能源各占多大比例? 李俊峰:现在国家没有明确的说法,至于说,具体各种能源能占多大比例,现在还不清楚。作为学者,我希望的比例是,水能占到7%-8%,核电占到3%-4%,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3%-5%。这就要求核电、风电和太阳能的发展都很快,比如核电要超过7000万千瓦、风电要超过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要达到2000万千瓦。 “产能过剩”让市场解决 《21世纪》:风能和太阳能行业存在产能过剩? 李俊峰:过剩是真实在存在的,过剩本身,我觉得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看待过剩。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这种现象,并不是靠政府调控去解决,而只能依靠市场去克服。 回顾我们的煤、汽车和钢铁行业,都爆出过“过剩”问题,但大都是阶段性的过剩,这些行业的生产,并没有因为“过剩”而停下来。 去年下半年,十部委出台抑制产能过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文件时,指出多晶硅和风电装备产能过剩,但是2010年多晶硅仍供不应求,进口量估计要超过2万吨,风电市场需要从2008年的630万千瓦增加到2009年1400万千瓦,产量翻了一番。试想按照文件控制,2009年多晶硅、风电装备都停止扩张,2010年势必造成更大的缺口。 如果真的出现过剩,既不是中央的文件,也不是媒体的报道能左右的,还得依靠市场自身去解决。如果没有市场需求,产能就会萎缩。这种阶段性过剩不需要国家干预,市场行为国家也干预不了。 最好的办法是国家发布行业预警信息,让企业自己选择。要相信我们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在内,大家都是希望稳定的、持续的和健康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期望企业都是一个模式发展,都按照计划发展,那就又回到计划经济的年代了。 《21世纪》:你曾经提出,节能减排不仅是攻坚战,而且是持久战。如何看待排污权交易在其中的作用?[NextPage] 李俊峰:排污权交易推行了这么久,没能大规模开展,这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不好,而是因为没有市场环境。没有市场环境,哪里来的交易? 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节能减排来说,不必过于迷信行政手段的神速效力,更应该从长远考虑,如何去用市场化这种高效的手段去推动,要双管齐下。 “只有50万千瓦风电尚未并网” 《21世纪》:根据中国电力联合会披露的数据,2009年新增风机有24%未实现并网。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哪些原因? 李俊峰:我认为,风电并网难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国家的发展规划和实际发展速度脱节。比方说2007年公布的风电发展规划,到2010年只有500万千瓦,2008年公布的规划到2010年只有1000万千瓦,实际上我们2009年就完成了2500万千瓦。由于国家规划的速度落后于实际发展的情况,这大大影响了电网建设,电网建设的滞后势必影响风电的上网。 第二是机制问题。电网也是企业,提高电网企业的积极性一方面是行政的约束,另一方面是经济激励政策,电网企业在吸纳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时也需要有经济利益,至少是不亏损。 在技术上,我认为没有什么克服不了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