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风能 - 今日聚焦

风电设备:拨开迷雾看过剩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9-12-07 | 作者:陆娅楠 冉永平 | 点击次数:

从年初开始,刘东远就闻到了一股“面对蛋糕集体自杀”的味道。作为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远对现在的风电设备市场又爱又恨。

这是最好的时代。自2005年底至2008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增长了695%。放眼全球,2008年欧盟新增发电装机中有36%来自风电,美国则有42%来自风电。风电装备市场增势前所未有的喜人。

 这又是最困惑的时代。造船的、修车的、装空调的……各种社会资本奋不顾身地跳入风电设备领域,产能急剧膨胀。于是,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从年初至今,国内风机设备价格应声跌落20%,利润率至少降低一半。“这要是在国外,简直就是行业崩溃的前兆。”国电科技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关晓春不无感慨地说。

如此让人看不懂的中国风电设备业,乱象背后到底是怎样一种过剩?

过剩似乎毋庸置疑——我国整机企业数量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总和,行业陷入价格战

初冬,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风电事业部宽大的厂房内,工人们正在赶工。22台风力发电机组将全部投入湖南省首个风电项目——华电集团仰天湖风电场。据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风力事业部生产总监李晓光介绍,截至10月30日,公司风电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6个百分点。

像南车这样杀入风电行业的“外来户”已不在少数。随着铁路、航天、兵器等行业企业大举进入风电领域淘金,我国风电设备企业数量急剧增加。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2004年只有6家,现在保守估计也有80多家,这个数字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整机制造商的数量总和。此外,另有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企业上百家,仅叶片生产厂就有50多家。

以上数据很容易让人们判断:风电设备业产能过剩,毋庸置疑。

除去企业数量,供需比例也成为产能过剩的有力佐证。数据显示,今年预计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800万千瓦,但是,仅金风科技、华锐、东汽和上汽风电装备制造业四大巨头的产能就达到1200万千瓦。业内人士估计,今后我国每年风电装机规模约为1000万千瓦左右,而明年我国风电设备业产能将超过2000万千瓦,这相当于约一半产能将闲置。即便从市场竞争所必需的过剩来衡量,超过一倍的产能过剩也会导致竞争成本过大。

如今,能力过剩导致的价格战让企业颇感寒意。据南车李晓光介绍,风电设备中标价格已明显下滑,原来一兆瓦能卖到8000多元,今年1月降到6000元,现在只有5000元,利润降了一半。

辩证看待“产能过剩”——哪些环节在过剩,需求是否有效开发,设计产能与实际产能的关系如何

面对“明摆着的过剩”,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

“目前的过剩也要辩证看待。就现状而言,我认为应该是低端制造过剩,而高端技术仍然不足,因此与其说是过剩不如说是结构不合理。”关晓春举例论证,“比如像高性能大叶片等核心部件,在市场上仍供不应求,几乎所有设备厂商都在延期交货。为啥延期?能力不足呀!”

也有业内人士把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比喻为坡度极小的宝塔。没有技术含量和研发实力的低端企业比例很大,产能过剩;而拥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太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太少。比如,直到目前我国风电机组普遍不具备电压调节能力,不具备频率调整能力,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一切都依赖电网和常规电源提供服务。

“如同中国的纺织业,我们多的是大路货,而缺的是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因此,对于风电业,可能调整结构比抑制产能更显得迫切。”国电联合动力总经理刘东远感慨。

对于“过剩”的另外一种看法可能更广泛,而且更多的来自风电设备制造业以外。那就是从需求来看,风电行业还远远没有开发到位。

我国风电装机量自2006年以来每年增速均超过100%,风电项目大有遍布全国之势。但从总体规模看,风电发展不过是刚刚起步。其装机量仅占全国8亿千瓦电力装机容量的1.5%,而发电量更是不足总发电量的1%。

更重要的是,在我国大力发展风电是必然的选择。首先,我国风能资源非常丰富,初步估算可开发装机容量达10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守着世界第一不发展,没有道理。其次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中国要改变目前火电占比过重的电力结构,改变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的高碳结构,就更需要发展风电这样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据专家测算,到2020年,如果中国风电装机达到1.5亿千瓦,每年可节能1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亿多吨,这将大大降低对环境的压力。[NextPage]

风电作为一项新兴的绿色能源产业,未来前景还异常广阔,因此一旦解决了上网、电价等瓶颈,需求将大大提升,对产能也是巨大的释放。那时候,是否过剩就要重新衡量。这也是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的一致看法。

此外,对产能概念的质疑已成为第三种声音。目前有关部门统计的产能是设计产能,而风电设备几乎是无库存生产,因此设计产能与实际产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风电领域的产能过剩和轻工家电等其他行业的过剩还是有区别的。

突围的方向——摆脱价格竞争,提高技术门槛,在国内外市场叫响中国品牌

尽管声音不同,但共识已经达成——风电设备制造业确实“虚火攻心”!如何去火静心?如何固本健体?业内外人士纷纷开出药方。

去虚火,企业首先要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把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石。

“价格下跌,利润减少,表面上挤压的是研发经费,实际上丧失的是发展的后劲,以及与国外企业较量的竞争能力。”联合动力刘东远介绍,“丹麦Vestas、美国GE等世界风电设备巨头,每年都拿出至少5%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而我们的风电企业现在有哪家能拿出这么大的投入?所以,新兴企业保持一定的利润率至关重要。只有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加大了,才能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

实际上,国家政策也在强调培育产业自主创新能力。9月底出台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要严格控制风电装备产能盲目扩张,加强风电技术路线和海上风电技术研究,重点支持自主研发2.5兆瓦及以上风电整机和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及产业化示范。

这一政策无疑和业界不谋而合。而且不少风电企业也对技术突破信心满满。国电的关晓春认为,“赶超世界技术,我们是有产业技术基础的。风电毕竟是新兴的产业,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与研发技术与国外的差距还不大,不是'代差’,而是同一代的前后差距。如果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风电技术完全有能力在三到五年内达到世界前列!”

除了依靠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要避免产业陷入“只赚数字不赚钱”的怪圈,还有赖于产业准入门槛的提高。“目前的特许权招标更关注竞标价格,这导致制造企业的战略更偏重低价而不是质量与技术。”刘东远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一套强制性的并网技术规范和相对较高的技术准入门槛,例如逐步限制那些没有开发实力、完全靠购买部件简单组装的企业进入。“用准入的方法规范市场可能比发许可证的方式要好。”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研究室吴疆也认为,竞争性领域的企业投资行为属于风险自负,政府不宜直接调整产能,准入门槛只能设置在安全、技术、质量等领域。

从长远发展看,风电设备制造还应通过挖掘国内外两个市场,来消化产能。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我国风电设备业还没有大规模开发海外市场,但是并非永远只能立足国内市场。近30年来,全球风电装机量一直保持着20%的年增速。随着各国新能源政策的逐步释放,国际市场对风机的需求将是国内市场的3至4倍。预计到2010年,国际风电设备年需求量将达到5000万千瓦,这无疑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欧洲市场正在实施新一轮风机技术规范,对调压、调频、无功输出都有具体要求。让更多风电进入电网,必须按照电网的游戏规则来做,我们必须努力提供与火电相媲美的能源产品。”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表示。

作为先行者,株洲南车电机已经尝到了“西餐”的甜头。公司风力发电机事业部总经理胡雄辉介绍,南车的风力发电机已经在澳大利亚、美国、德国转动,高额的回报让企业的技术升级有滋有味。“是该叫响中国品牌的时候了!这一次不是靠价格,而是靠技术和服务!”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