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风能 - 今日聚焦 |
工信部:警惕风电装备制造业过热发展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发布日期:2009-07-10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广大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还没来得及充分享受春天的温暖,就已经感到了冬天的气息。”7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第六届亚洲风能大会暨中国国际绿色能源论坛上,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他表示,由于此前过热的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即将面临供大于求、进入竞争残酷的买方市场。 此话的背景,是在新能源大潮来势凶猛的冲击下,风电产业作为我国发展较早、相对较为成熟的新能源产业,成了投资扩产的宠儿。而为风电产业提供相应专业设备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也进入了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回忆,就在2007年,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车间里,总是挤满了来抢购风电机组的风厂开发商。 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风电产业依然保持了高速的发展。据工信部提供的数据,2009年1-5月,在全国发电设备发电3835万千瓦,同比减少23%的情况下,风力发电仍然保持了正增长,达到134万千瓦。 但是2007年的供不应求景象已经不再出现。 据张相木介绍,2008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为620多万千瓦,呈现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是在短短的几年内,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从2004年的6家急剧扩张到2008年的70多家。目前为止,只有约20家有成熟产品下线,其他企业还在建设和产品试验阶段。 据张相木测算,到2010年,目前的70多家企业按现有规模全部建成,产能完全释放后,风电设备产能将达到年产3500万-4000万千瓦。而今后十年,我国的风电场建设速度可能维持在年装机1000万-1500万千瓦之间。因此,风电机组制造企业面临不可避免的激烈竞争,风电设备市场也必将迎来残酷的买方市场。 同时,国际风电市场上,风电设备制造商也日益转向一体化、国际化、大型化,兼并重组频繁发生。众多能源巨头也纷纷加入风电行业,使得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风电市场呈现进一步向资金雄厚,质量优良的企业集中的趋势。 在产能出现过剩的同时,风电产业目前仍旧存在的发电成本过高的情况也将制约产业的发展。对此,原机械工业部电工局局长周鹤良表示,这样的情况要求风电设备制造业由现在的企业多、散的局面向规模大、可靠性强的企业转变,以此来降低风力发电的成本。 针对即将到来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施鹏飞建议,目前准备进入和仍未进入风电设备制造业的投资者,应当谨慎的考虑风险。而对于已经进入的企业来说,一方面,要专门针对目前大型风场发展迅速的情况,为特定的风场提供量身定做的机型;另一方面,在注重机组初次购买的成本的同时,更多的注重售后服务。按照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的测算,风电设备售后维修等成本支出可占总支出的30%。 周鹤良则建议有关部门在大幅度调高风电发展中长期目标的同时,也应相对制定风电装备产业到2020年分阶段发展的发展目标,明确市场容量,避免盲目投资。 对此,张相木表示,目前,工信部与国家能源局等相关管理部门目前正研究制定规范风电投资市场,完善风电设备产品标准及质量认证体系的相关政策。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