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风能 - 今日聚焦 |
风电设备制造:“风起云涌”埋下过热种子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 发布日期:2009-06-10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我国亟待建立健全风电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为风电设备质量提供保障,并以此推动市场整合,这将是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5月中旬,葛洲坝内蒙古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在通辽市投资建设的风电塔筒制造基地一期工程投产。这仅是内蒙古众多风电设备制造开工投产项目中的一个。 在风电大省(区)内蒙古,金融危机似乎并未对风电产业有什么影响。随着当地风电场建设的迅速推进,内蒙古风电设备制造已呈遍地开花、“风起云涌”之势。 巨大的需求 据统计,内蒙古可供开发的风能达14.6亿千瓦,占全国的近一半。 2005年底,内蒙古累计并网风电装机容量仅为16.6万千瓦。2006年以来,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和《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推动风电产业进入了一个井喷式的增长期。到2007年底,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165万千瓦,比前20年装机总和增长近10倍,占全国总量的27%,成为全国首个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00万千瓦的省区。 更让人吃惊的是,虽然身处金融危机的全球背景之下,内蒙古风电场建设仍逆势加速奔跑。目前,全区风电装机、在建规模均已超过30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将建设6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达到全区电力总装机的7.5%. 放眼全国,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速度远远大于其它能源,2006年和2007年的年增长率都超过100%.2008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220万千瓦,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两倍的任务,进入全球风电市场大国前四名。2009年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 业内专家预计,在2020年之后,我国风电可能超过核电成为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在2050年甚至可能超过水电,成为第二大主力发电电源,风力发电将成为我国的主要战略能源之一。 风电场建设的高歌猛进催生了风电设备的巨大需求。国家发改委专家表示,我国的风电产业发展不仅在于风电场的建设,更主要的是以此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升级。 “风起云涌” 内蒙古风电制造业风生水起。风力发电与风机设备制造挂钩联动,优先给区内制造和组装的风力发电设备企业配置风能资源。此举不仅降低了综合成本,还带动了风机制造业的发展。 今年1月,由包头汇全稀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稀土永磁电机系列产品及稀土永磁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项目落户内蒙古包头市,项目投资2.8亿元,投产后每年制造的风力发电机组规模将达到12万千瓦。[NextPage] 今年3月,由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风力发电设备叶片生产项目落户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总投资10亿元,年产风力发电设备500台,风能叶片500套。广州中科恒源能源科技股份公司投资建设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组项目落户内蒙古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一期投资2亿元,形成10万台(套)规模;二期投资3亿元,形成40万台(套)规模;三期投资5亿元,形成100万台(套)规模。 国外风电设备制造巨头也纷纷抢滩内蒙古。4月,包头市青山区政府与英国独资企业天顺(苏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签订了风电塔筒生产项目合作协议,拥有世界一流专业制造技术的风电设备生产企业落户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具备年产风电塔筒800台(套)的生产能力。 4月,世界排名第一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商丹麦维斯塔斯公司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工厂生产出首台850千瓦风力发电机,这款风力发电机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设计。该工厂总投资为6亿元,于去年7月开工建设,可年产风力发电机800套。 据统计,目前内蒙古风机整机生产能力已达60万千瓦,“十一五”末,将力争达到200万千瓦。 警惕过热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提醒投资商:尽管中国风电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但设备制造业过热局面已经显现,投资者须提高风险意识。 来自中国风能协会的消息称,近年来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迅猛扩张,全国目前风机制造企业总计已超过70家,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制造业也在快速发展。中国风能协会一位负责人认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严重过热。” 今年3月,在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化发展国际论坛上,专家指出,不仅在整机市场上存在着过多企业涌入的状况,在叶片市场也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现象,要防止无序竞争。 中国风能协会预计,2009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为800万千瓦,仅金风科技、大连华锐、东方电气和上海电气等国内4家企业的产能就达到1200万千瓦。另外,维斯塔斯等国际风机制造业巨头纷纷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市场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 据了解,在丹麦等许多国家,风电设备认证已成为强制性认证;而在英国、希腊等国家,虽不属于强制性认证,但风电场业主和开发商在购买设备时也都会提出认证要求。 “我国亟待建立健全风电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为风电设备质量提供保障,并以此推动市场整合,这将是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有专家表示。(本报记者 张玺 本报通讯员 母瑾)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