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风能 - 今日聚焦 |
金融危机挤出风能泡沫文章来源:新浪财经 | 发布日期:2009-02-23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记者 陆军 “赤峰风电场3500万元转让”,“翁根山风电场转让,有意者请发邮件”,“内蒙古一风电场转让,有意者请联系。”《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最近在与风电相关的论坛或博客中,这样的留言多了起来。不少人留下手机号码,甚至晒出整个项目关键的批文内容。 一些手上拥有风电场项目的人看起来有点急了。业内人士分析,由于金融危机对资金带来的压力,前期在风电领域的大规模圈地如今开始挤泡沫。 为何网上叫卖 “翁根山风电场转让”的帖子是邵先生挂上去的。《中国经营报》记者按照留下的联系方式联系上了邵先生。 据了解,北京金华达的翁根山项目算是我国风电场圈地热潮中的较早进入者,在获得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和环保局相关项目的批文后,2005年,北京金华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金华达)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并将上网电价原则上定为“每度0.55元”。2006年3月,翁根山风电场新建工程获得了东北电网的入网许可。 邵先生在网上留言说,2004年底宣布启动动工的翁根山项目,到现在并未上马任何发电机组,只是修建了职工宿舍等基础设施,似乎仍是一个“壳”项目。一般来说,风电场的动工时间为两年,时至今日,期限已过。 “许多当年批下来的项目快到期了,而且有不少已经和政府续签过,打过保票说要开工的项目,到实在不能一拖再拖时,只能拿出来卖了,而且很多地方政府开始清理未开工的风电资源。”业内人士分析。 “在可再生能源这个领域,拥有政策资源更容易得到项目,有些人拿到项目却无力或无心开发,就会拿出来卖,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价格。” “为什么不做了?因为我们没钱了。”邵先生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直言。 记者就此事向北京金华达总经理郭晓英求证,郭则称并不知道邵先生卖风电场一事,并称已经有了合作伙伴。由于巴林右旗金华达为北京金华达的子公司,且郭为法人代表。记者就此向邵先生求证时,邵先生则称,自己是项目的小股东,法人代表虽是郭晓英,但郭已有股权转让协议。对于翁根山项目的归属以及究竟是否要出售,截至记者发稿前,郭与邵仍各执一词,记者无法求证。 但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围绕翁根山风电场网上叫卖一事,恰好反映出此前风电项目背景的复杂性。 风电撤资潮涌现 一个欧洲新能源基金代表的说法也许代表了大多数投资方的态度。“之前谈的新能源项目,评估起来还不错,但是投资周期太长,欧洲总部无法承受。而一些上市公司的资金,需要短期内向股东交代的,在这样的年景更无法再去投资。”该基金代表对记者说。 资金的谨慎以及大环境的突变,使得众多先期进入的投资方开始冷静。2008年年底,内蒙古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清理未开工风电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风电场等涉及新能源项目的融资贷款问题,一些商业银行的原则同样是:谨慎。银行业界人士告诉记者,银行看新能源项目贷款信誉资质一般分三大方面,最为重要的是股东背景。“五大能源企业、地方国有能源企业以及诸如三峡总公司等其他实力雄厚的国有股东参与,是银行贷款部门的硬通货。”该人士说 除此之外,该项目在当地政府获得的支持力度也成为银行是否支持的主要考虑因素。“还有一个问题,要考察这个风电项目的发电有没有上网许可证。”该银行业人士说,这些因素都需要谨慎考虑。 在银行开始谨慎对待风能项目之际,一些民营小资本独力撬动项目的机会并不大。“用项目作价进行抵押贷款也难以实现。现在风电产权抵押并不成熟,从银行比较愿意接受抵押的不动产角度,风电场所拥有的土地一般地处偏远,并不值钱。”前述银行人士说。 也有业界人士表示,目前的风能领域“密不透风”。“大集团绑定大集成商,从测风开始,到开发风电场再到运营,民营和外资资本基本没有什么可介入空间。而对于叫卖风电场的人来说,让国内的大型发电集团成为股东似乎是最好的方法。”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