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研发制造及运营能力再上新台阶。截至2022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已超3000万千瓦,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首位,占比达一半左右。将时间轴拉长,截至2012年底,累计装机约39万千瓦;截至2017年底,累计装机约279万千瓦。可以看出,我国海上风电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已进入规模化开发阶段。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全球能源结构重塑,海上风电成为我国推进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在近日举办的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上,专家表示,随着海上风电快速成长,规模效应逐渐显现,更大型的风机、更多样的安装形式、更多元的开发方式,都将在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扮演重要角色。
海上风电作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十四五”期间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多地相继出台规划,“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规模有望大幅提升。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高、不占用土地和适宜大规模开发的特点,是全球风电发展的最新前沿。
海上风电行业发展现状及装机容量分析
我国海风资源丰富,大部分近海海域9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可达6.5-8.5m/s,具备较好的风能资源条件,适合大规模开发建设海上风电场。我国海岸线长约18000多公里,拥有6000多个岛屿,近海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其附近岛屿,包括苏州、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广东等地,这些地区均属于低风速地区,相较而言,近海90米高度海域平均风速可达6.5-8.5m/s,海上风资源更充足。根据调查,我国5-25米水深、50米高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200GW;5-50米水深、70米高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约500GW。
近几年,我国近海风电资源开发利用已趋饱和,且面临与近海养殖、渔业捕捞、航线开发等争夺有限资源等问题,发展空间受到挤压;而深远海可开发范围更广,风能资源更丰富,风速风频更优质,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已成必然趋势。
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海上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共13家。其中,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前五的公司为电气风电、明阳智能、金风科技、远景能源和中国海装,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3.62GW,占全部累计装机容量的93.31%。海上风电头部整机商盈利能力保持稳定。电气风电作为海上风电整机商的龙头企业,其海风整机业务呈稳定增长的趋势,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45.07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235.76亿元。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海上风电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2022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吊装容量516万千瓦,约占全球的54%;累计吊装容量3051万千瓦,同比增长超过20%,持续保持全球第一位。风机大型化趋势明显,从2011年至2021年,国内新增海上风电平均单机容量从2.7兆瓦提升至5.6兆瓦,2022年下线的新型海上风电机组的平均单机容量已达11.5兆瓦。
2022年,中国海上风电发电量比2021年增长116.2%。截至2022年底,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57.6吉瓦,中国累计装机容量达30.51吉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3%,中国风电累计出口容量1193万千瓦,已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风电设备出口正快速增长。
中国海上风电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更为迅速,截止到2021年底中国累计装机26.4GW,占全球总量47%,跃居世界第一;2021年新增16.9GW,占当年增量80%。2022年前三季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24万千瓦。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2726万千瓦。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东南沿海地区海上风电集群化发展,到2035年和2050年海上风电装机分别达到71GW和132GW。“十四五”期间,我国规划了五大千万千瓦级海上基地,各地出台的海上风电发展规划规模已达8000万千瓦,将推动海上风电实现更高速发展。
海上风电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前景分析
随着海上风电项目布局的加快和对海域环境的不断探索,海上风电产业逐渐向大功率、深远海挺进。《“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优化近海海上风电布局,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
在未来十年内,海上风电将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光伏)竞争。海上风电的成本正在下降,而且将进一步下降。融资成本占发电总成本的3~0%,支持性政策框架现在使项目能够在欧洲获得低成本融资,并授予零补贴投标金。技术成本也在下降,再加上其对系统相对较高的价值,这将使海上风电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力来源之一。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认为,“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发展的重点是打基础,要推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预计2030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将达2亿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