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x86.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风能 - 产品与技术

华锐风电推出全新SL5.X海上风电机组

文章来源:国际能源网 | 发布日期:2016-09-14 | 作者: | 点击次数:

“目前海上风电的主要特点是单机容量更大,可靠性要求更高,对机组抗台风、防腐蚀等性能要求更为严格,出现任何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机组的停转。越是大型的风机,由于风机叶片大,机身重,负荷也比较大,所以机组部件的质量问题尤为重要。”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锐风电”)总裁徐东福近日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方的台风和北方冬季的海面浮冰是对风机安全的最大威胁。此外,由于海风含盐较多,腐蚀性很强,这就要求海上风电设备具备高抗腐蚀性,同时也对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提出了极高要求。

如何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基础上确保海上风电机组的高可靠性和发电效益,成为风电主机厂商的重要科技攻关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打造完善可靠的供应链体系。华锐风电在8年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研发和运行、5兆瓦和6兆瓦风机多年研发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集成智慧技术,推出了全新的SL5.X系列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经测算,新机组在可靠性和发电效率上均明显高于市场同类机型,满足了海上风电市场的提速发展的需求。

海上风电设备的“先行者”

“十一五”以来,我国海上风电关键装备──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华锐风电推出国内首台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一举打破国际风电巨头的技术和市场垄断,并成功运用于国家首个海上风电示范工程、亚洲首个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102兆瓦风电项目中。

2010年和2011年,华锐风电又先后生产出我国首台5兆瓦和6兆瓦风电机组,有力推动了我国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的发展。

据了解,华锐风电3兆瓦系列风力发电机组采用成熟可靠的双馈发电技术路线和紧凑型传动链,拥有海上大部件自维护、防盐雾腐蚀、陆上模块设计等多项专利。叶轮直径90/105/113/121米,轮毂高度80/90/100/110米,可满足陆上、海上及潮间带等各种区域的装机需求。该类型机组已通过GL、中国鉴衡等国内外权威机构认证,机组安全性、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现场500余台风电机组的运行大数据分析,在机组性能和发电效率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现已推出全新第二代SL3000系列风电机组。

“华锐风电5.X兆瓦系列风力发电机组同样采用成熟可靠的双馈发电技术路线和紧凑型传动链,充分吸收、借鉴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研发成果和多年海上运行经验,应用海上大部件自维护系统、抗台风、防盐雾腐蚀等多项专利。机组采用128米、155米叶轮直径和100米、110米轮毂高度,能够实现风机在5兆瓦到6兆瓦之间的最佳配置,可满足陆上、海上及潮间带各种区域的装机需求。”徐东福介绍说。

目前,华锐风电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170兆瓦,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二。海上项目包括了东海大桥风电场一期项目,安装华锐风电34台3兆瓦风机,已于2015年全部顺利出质保并签订后运维服务协议;龙源如东潮间带项目,安装华锐风电19台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装机容量共计57兆瓦,运行5年,平均可利用率为97.2%;上海东海大桥二期项目,安装华锐风电1台5兆瓦风电机组,运行近4年。

海上风电运维待创新升级

比起陆上运维来,海上风电运维还存在海上交通困难、大部件检修困难、运维成本高、危险系数高等难题。华锐风电是我国最早从事海上风电运维的风电企业,积累了近7年的海上运维经验。

华锐风电海上风电运维的具体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全生命周期优势运维理念。基于10年陆上运维经验和7年海上运维经验,华锐风电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运维理念,旨在为客户提供风机整个生命周期的运维服务,保证风机稳定性和风场发电率。这一理念也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促进了与客户的深入合作。

二是成立子公司专门负责运维服务。

2016年,华锐风电专门成立了子公司──锐源风能技术有限公司,专门负责运维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也将开拓未来市场潜力巨大的增值服务市场。

三是管理升级、技术创新、智能运维三方面改革创新。管理升级包括培训升级、责任到人、定检模块化、计划运维。技术创新包括数据分析与利用、大部件自维修系统。智能运维包括全寿命信息管理、全方位预警、专家库系统。

华锐风电立足于海上风电领域的长期发展,形成了集生产、研发、安装服务于一体的海上布局。其推出的新一代SL5.X系列大型海上风电机组,集成了最新智慧技术、研发成果及运维经验,在风机稳定性和发电效率方面表现优异。近期,作为国内唯一受邀的整机制造商,华锐风电还参与了上海市深远海域海上风电重大示范工程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将负责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机组的相关技术研究。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