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风能 - 产品与技术 |
湖北将多举措支持风力发电 首要目标实现保本文章来源:荆楚网 | 发布日期:2008-07-21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电煤持续紧张、油价不断攀高,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可再生能源。湖北由于缺煤、乏气、少油,对可再生能源的渴望尤为强烈。在中部地区,我省已率先对风力、生物、太阳能等发电项目进行探索。它们的进展情况怎么样,记者进行了探访。 7月15日,汽车刚驶进通山县九宫山风景区的大门,山顶的风机就隐约可见。中部地区第一座风电场——九宫山风力发电场就坐落在山顶上。这座风电场的首台机组去年9月24日并网发电,全部16台机组11月3日进入商业运营,至今已半年有余。 发电省事,但得看老天脸色 抵达太平山顶之后,蓝天白云之间的风机分外显眼。此时正是中午,感受不到一丝微风,巨大的风叶挂在塔座上一动不动。这座风电场的办公区域只有一幢三层的楼房,和火电厂庞大的规模形成强烈的反差。 九宫山风力发电场现场值班负责人雷亮说:“风力发电很省事,这正是风电的魅力所在,它不需要消耗煤炭等资源,是一种清洁能源,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平时,这里只需要4个人就可以维护整个风电场的运转。每一台风机都有光纤和监控室连接,坐在一楼的监控室里,就可以监控风机和变电站的运行情况。“有风的时候,风叶会自动转起来,这时电就发出来了,中间没有什么转换设备。”雷亮指着风机说。他提到的“有风”是指风速达到3米/秒(介于二、三级风之间),如果风速为11米/秒-12米/秒(介于五、六级风之间),风机可以满负荷运转,但是风速超过21米/秒(相当于九级风)之后,风机则会自动关闭停止运行。 “没有风就发不了电。风力发电最大的毛病,就是要看老天的脸色。”雷亮告诉记者,九宫山风电场投产后不久就经受了考验,在今年一、二月份的冰雪天气中,风叶附冰动弹不得,停摆了2个月。平时,风机还会受到雷暴天气的“骚扰”,为了保护线路和设备,风机在雷电交加之时,也会自动停机一两个小时。今年6月以来偶尔有台风侵袭,最高实测风速达到30米/秒以上(相当于十一级风),风机也会乖乖地躲躲风头。 不过,雷亮认为,这些“意外”其实很正常。从新疆、内蒙、山东等地运行比较好的风电场来看,无一例外都会受到季节性变化和当地气候的影响。九宫山风电场位于华北平原和鄱阳湖平原间的季风通道上,每年1月、2月风场所在地为冰冻期(风机基本处于停运状态),6月、7月为大风月,10月、11月为小风月。白天风速小,夜晚风速大。 成本不低,眼下赚钱有点难 只要有风就能发电,一般人认为,风电应该是一本万利。但是记者从九宫山风力发电公司了解到,同火电相比,风电的成本其实并不低,甚至远高于火电。 原来,风电虽然不烧煤,但是初始投资大。由于风电设备造价要大大高于火电(火电设备平均建设成本每千瓦4000元-5000元),尤其像湖北这样特殊地形的山区风电场,受到风机大件运输难、地质条件差、风场接地难度大等因素的限制,风机单位造价要比新疆、内蒙等地的风电场高一些,平均造价约为1.1万元/千瓦。 九宫山风电场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36万千瓦,引进西班牙16台850kw风力发电机。工程总投资为15320万元。 九宫山风力发电公司说,该风场的年有效利用时间大约2000个小时,远小于火电,加上今年气候的影响太多,比预计要差一些。按工程可研报告,该项目建成后,年上网电量为2805万千瓦时,但从去年11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到今年7月15日止,九宫山风电场累计发电为1396万千瓦时。 政府扶持,更多项目将上马 九宫山风电场目前的困境,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了然于心。省发改委能源处负责人透露,省政府正在研究意见。预计将会从提高补贴,降低成本着手,实现风力发电保本、微利。随着风电设备的国产化,占到风电成本2/3以上的设备投入将会大幅降低。 这位负责人声称,湖北发展风电绝不是为了赔本赚吆喝,而是缺煤、乏气、少油的省情使然。从九宫山起步,省内的多个风电场将陆续上马。 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省风电装机将达到10万千瓦以上,今年,大悟仙居顶的风电项目特许经营权招标已经公告,利川齐跃山的风电项目也要招标,年内争取新加工2-3个风电场。明年,随州大风口、钟祥华山观、黄冈龙感湖等风电项目争取开工。 该负责人表示,这几个风电项目装机全在3万千瓦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95万千瓦。这些项目在一期开发之后,可能有二期、三期的开发。可以预言,“十一五”后期,我省风电建设将会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目前,中电投、华电等国家五大发电集团已全部进入湖北,希望参与我省的风电建设。 九宫山风电场的控股方省能源集团透露,九宫山风电公司正积极在省内寻求新的风力发电场,扩大风场装机规模,并与相关单位开展前期洽谈工作。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