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信息 |
世界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系统还有多远文章来源:中国绿发会 | 发布日期:2023-03-14 | 作者: | 点击次数:
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国际部获悉,数百项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到2050年或之前,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都可以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系统。绿会国际部现将相关文章编译发布,供读者参考。 一个100%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能源系统已经成为科学的主流。拉彭兰塔工业大学(LUT University)和另外14所国际领先大学的研究表明,新系统将主要基于太阳能和风能、能源存储、部门耦合以及几乎所有能源需求的直接和间接电气化。 数百项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到2050年或之前,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都可以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系统。自2010年以来,发表的研究数量每年增长27%,并逐年增长。 拉彭兰塔工业大学的克里斯蒂安·布雷耶(Christian Breyer)教授总结道:“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研究表明,整个能源系统的需求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来满足,而且从长远来看,这样做实际上会更便宜,同时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这一新能源系统的关键支柱是太阳能和风能、能源存储、部门耦合以及所有能源和工业部门的电气化,这意味着power-to-X 和hydrogen-to-X的解决方案,辅以即将到来的脱二氧化碳,以帮助稳定气候。该专题综述题为“关于100%可再生能源系统研究的历史和未来”,发表在IEEE Access上。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超过160家拥有70万亿美元资产的公司致力于全球经济的脱碳,这意味着到2050年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我们的研究表明,我们有技术来实现完全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全球能源供应,”悉尼科技大学(UTS)副教授斯文·泰斯克(Sven Teske)博士说。 “科学清楚地表明,全球100%的可再生能源供应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可能的。下一步是将我们的研究纳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目前这些报告是基于过时的能源情景研究。”泰斯克继续说道。 “强烈的质疑”早已不复存在 最初,100%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研究遭到了强烈的质疑。现在,100%可再生能源系统研究界的主要研究人员已经结合了他们的观点。文章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过去的批判,并对未来的研究需求提出了展望。来自15个组织和9个国家的20多名作者参与了这项联合研究。 “许多年轻人感到沮丧,因为他们觉得气候变化无法阻止。我们希望通过展示我们的世界可以以低于化石燃料的价格从可再生能源中获得所需的所有能源,从而给他们带来希望。当我们第一次提出这个想法时,我们遭到了嘲笑,但这篇论文表明我们的想法现在是科学主流。”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的奥霍·克斯特拉(Auke Hoekstra)说。 对100%可再生能源系统研究的主要批评集中在可再生能源的能源投资回报(EROI)、系统的可变性和稳定性、成本、原材料需求和社区破坏。这些方面是可以直接解决的,它表明,它们要么是过去的话题,要么是存在的解决方案,所以这些方面不应该被视为一个阻碍。 具体来说,人们经常说,可再生能源不能,也不可能提供比化石燃料更高的能源投资回报,因为目前,它们的制造和安装仍然需要化石燃料,这一观点从根本上是有缺陷的——按照同样有缺陷的逻辑,煤炭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可行的、丰富的“净”能源来源,因为它最初是由低能源投资回报的动物能源(即从矿井中开采和运输煤炭需要人力和马车),来自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和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马克罗·罗格(Macro Raugei)补充说。 然而,据这篇文章的研究人员说,国际能源属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注意到,阻碍采用渐进式100%可再生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的巨大的制度惰性。如果国际机构能够采用来自100%可再生能源系统研究的最新见解,这种转变可能会更快,从而产生成本更低的能源系统,实现更高水平的可持续性。 还需要进行新的研究 100%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研究刺激了各自的政策目标,这反过来导致了该领域的新研究。广泛的讨论导致了不同的紧急研究领域,如部门耦合和智能能源系统,材料临界性,资源年际变化,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负二氧化碳排放,以更快地应对气候紧急情况。 “技术已经存在了。提出的实质性证据也已经是若干区域和国家的经验证据。充分利用能源效率、电气化、集中供热和电燃料之间的协同效应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现在决策者必须停止对化石燃料的所有新投资,专注于创造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智能能源系统。”丹麦奥尔堡大学的布莱恩·马赛森(Brian V. Mathiesen)说。 根据这15所顶尖大学的说法,公司、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需要共同努力,以促进实施分布式可持续能源系统所需的公众参与。研究人员说,必须发展地方所有权、治理和市场模式,以适应全球不同的环境和文化传统。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