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50106581048840765.gif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信息

我国海陆风电步入“大”时代 单机容量刷新记录

文章来源:界面 | 发布日期:2019-10-23 | 作者: | 点击次数:

继东方电气10MW海上风电机组下线后,又有两家中国风电整机企业推出10MW级别海上风机。

10月22日,在2019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下称风能展)上,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装)、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下称明阳智能,601615.SH)均发布了10MW海上风机。

中国海装发布的HZ210-10MW海上风电机组,已获得国家电网电科院颁发的设计认证证书。当天,该公司在展位现场进行了设计认证颁证仪式。

据中国海装介绍,这款机组由其自主研发设计,单机容量为10MW,叶轮直径达210米。这是中国首台叶轮直径突破200米的风电机组。

明阳智能则展示了MySE8.0-10.0MW抗台风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明阳智能在风能展创新剧场公布,该款风机风轮直径超过190米,主要适用于广东、福建等多台风海上区域。

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机组为通用电气(GE)研制的Haliade-X 12MW海上风电机组,搭载的叶片长度为107米,样机将于今年底在荷兰鹿特丹完成吊装。

目前,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凸显。欧洲风能协会WindEurope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欧洲新安装的海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达到6.8MW。

与中国海装及明阳智能发布10MW级海上风机不同,上海电气(601727.SH)在风能展上发布了6.25MW-172台风型中低风速海上产品,并在展台推出了4.0MW-146中低风速抗台风海上风机。

上海电气现场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中国4MW海上风机已比较成熟。上海电气4MW海上风机拥有5-6年商业运行的检验,运行稳定,供应链成熟,收益率已有保障。

该人士称,大兆瓦是风电行业新趋势,8MW及以上海上风机产品更多地将于明后年安装。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在役海上风电机组中,4MW机组最多,占比达52.8%。

一位不愿具名的风电专家曾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大容量海上风机适用于高风速区域,在低风速海域发挥作用有限。

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2019年,中国风电市场首次新增7.25MW、8MW以及10MW海上机组。

今年2月,明阳智能MySE7.25MW半直驱海上风机在广东省揭阳市吊装。8月,上海电气8MW海上风机在广东省汕头市下线。

9月,金风科技8MW海上风机,以及东方电气10MW海上风机均于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

随着弃风情况好转,“三北”风电大基地市场逐步解冻,陆上风电也迎来“大”时代。

明阳智能在创新剧场上推出MySE5.0-166陆上型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将中国陆上最大风机单机容量刷新至5兆瓦级别。

明阳智能表示,这款风机适用于陆上中高风速区域,其平台化产品同时适用于超低风速区域。

中国海装在展台推出其陆上4.X平台产品。界面新闻记者从中国海装获悉,4.X机型是其针对陆上大基地市场推出。

今年3月,中国海装中标乌兰察布风电基地一期600万千瓦示范风电项目,中标容量90万千瓦。

乌兰察布风电项目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一陆上风电场,也是国内首个列入国家规划并完成项目核准的大型外送风电基地项目、首个风电平价上网项目。

该项目共有明阳智能、东方电气等五家整机企业中标,中标机型单机平均容量4.16MW,最低功率机型为中国海装3.4MW,最高功率为金风科技5.6MW。按投标机型种类算,4MW以上容量占比为69.2%。

上海电气在风能展推出4.5MW及4.8MW陆上风机产品。上海电气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这两款陆上风机也将用于其中标的乌兰察布风电项目中。上海电气在该风电项目的中标容量为140万千瓦。

金风科技也在风能展上发布了4.5MW及4.8MW陆上风机。界面新闻记者从金风科技处获悉,这两款机组目前处于验证阶段,已获得商业订单,尚未实现批量生产。

据界面新闻记者查阅,这两款风机也是其在乌兰察布风电项目的中标机型。金风科技在该风电项目的中标容量为130万千瓦。

海陆风电步入“大”时代,单机容量刷新记录的同时,痛点并存。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系统设计副总工胡雪松在创新剧场中表示,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需求快速增长,产业全链条配套能力有待持续加强。

海上风电发展受到供应链条的产能制约。界面新闻记者从叶片制造商中材叶片(002080.SZ)获悉,目前其生产的叶片可匹配海上风机的最大容量为8.XMW,生产一只这样的叶片最快需要23小时,难以及时满足大批量、大兆瓦海上风机的叶片供货需求。

一位不愿具名的整机企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陆上风电单机容量不会无限增大,4.XMW已达到整机企业的技术发展瓶颈。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