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信息 |
秦海岩:可再生能源架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桥梁文章来源:新华网 | 发布日期:2020-04-27 | 作者: | 点击次数:
近几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全球的生产、生活秩序,为人类社会按下了“暂停键”。在人类被“禁足”期间,大自然获得难得的喘息机会。野生动物走上空旷的街头悠然闲逛,工厂停工后天空再次变得蔚蓝,多地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此类新闻频现报端,让公众真切体会到长久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压迫。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是意在促使我们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畏惧到渴望征服自然,再到追求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演变的背后,一个最重要的驱动来自生态环境的压力。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尤其是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全球变暖、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加重,迫使各国纷纷调整原有的发展模式,选择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能源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被视为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举措,这也成为近些年来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蓬勃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全球总发电量中所占的比重超过26%,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力来源。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成为全球最大电力来源,在全部发电量中的占比有望达到57%。一个清洁、低碳的全球能源体系正在形成。在我国,截至2019年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94亿千瓦,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9.5%。随着成本的下降,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不断扩大和彰显。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每年可以吸引数千亿元的投资,并创造几百万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相关研究表明,到203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将替代化石能源3亿吨标准煤,节水36亿立方米,相当于2亿人口全年的基本用水量。相较于煤电,到203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外部环境收益将达到0.3元/千瓦时,届时风光发电预计带来的外部环境收益合计4560亿元。 展望未来,为了加速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业界仍需要以创新为抓手,积极开展前沿领域的研究,全面拥抱数字化技术,依托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加快技术迭代速度,深入挖掘产品和项目的降本增效潜力,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国家应当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从政策层面为激励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将互联网创新基因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加大研发投入。 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人与自然则是一个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疫情终将过去,但善待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却是永恒的话题。可再生能源是自然的宝贵馈赠,我们应当予以大力开发、充分利用,通过绿色能源在人与自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二者的和谐共生。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