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40117111534.jpg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与技术

侯若冰:谁在阻碍中国新能源汽车提速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 发布日期:2007-11-22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中国汽车的“市场换技术”已成为过去,中国汽车已经无法复制当年日本、韩国汽车工业崛起的经验——仿制。

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角度看,当按照常规性的追随无法超越欧美汽车巨头时,中国的汽车企业必须趁着技术变革的大趋势进行非常规性的超越。而新能源汽车恰好可能成就这种超越。

良机论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本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从这一点看,中国与世界是同步的。

在发达国家的汽车巨头们还没有将新能源汽车实施大规模的量产化之时,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制与国外发达国家已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此前,中国汽车的命运一直把握在别人手里,游戏规则也一直被那些有着百年基业的玩家掌控。如今,中国的汽车政策将企业生产新能源车提到了新的高度。

《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的出台可以看作是一个界碑,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将打破世界汽车业的游戏规则,重建世界汽车格局的机会就摆在中国汽车企业面前。中国汽车企业在尝试摆脱附庸关系的同时,也在学习独立掌握游戏规则。

方向在哪里

国内汽车厂商和科研机构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热情高涨,但真正获准上市的车型寥寥无几,目前仍停留在样品和展品阶段,距市场推广和商业化运作仍有很大差距。为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难以“加速度”?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思路,高层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明晰的指导政策。“十五”期间,我国在包括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氢动力车等在内的电动汽车研究方面共投入24亿元,“十一五”期间有望增加到50亿元。而2006年政府直接投向燃料乙醇生产企业的资金就高达20多亿元,“十一五”期间每年的财政补贴将超过百亿元。

然而不久前,燃料乙醇被推到了“汽车与人争粮”之辩的浪尖之上,乙醇燃料汽车的研发推广不得不放缓甚至停滞。这种当初为了消化陈化粮的做法已经越来越显得过时,继续推行实在争议太大、动力不足。况且,它与未来的氢动力车在技术层面上并无联系。

自主品牌的代表之一奇瑞也面临同样困惑。2002年12月,奇瑞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在全国汽车企业中建起了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担负起国家“863”重大科技课题中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两项研究。到目前为止,除了国家的专项补贴外,奇瑞已经投入了上亿元资金。

据奇瑞一位内部负责人介绍,早在3年前,奇瑞的纯电动车就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没有推向市场的考虑。纯电动车所需的充电站网络等基础设施在短时间内不会完备,无法顺利推广。

某自主品牌企业虽然承担了纯电动车的课题研究,但其负责人却表示,他们现在已把混合动力车作为研发的重点。纯电动汽车为氢动力车提供的技术储备是有限的,这意味着将来进行氢动力车研发时仍会处于起步阶段。

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曾说:“政策的最大作用应该是引导,但由于对新能源汽车战略缺乏研究,现在有了顾此失彼的感觉。”

目前,高层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或规定,但政策指向依旧不明确。单纯依靠消费者和企业自身的节能环保意识来推广昂贵的“绿色汽车”是远远不够的。依赖于政府行为的系统激励政策和明确的发展方向,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谁在设阻

技术、人才、配套、成本以及消费观念等因素也在阻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加速上路。

第一是技术创新不足。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大多停留在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实验室阶段,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制造还需要等待应用技术的再次创新和突破。目前,全球汽车界在液化石油气汽车和压缩天然气汽车两个领域已经成功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混合动力汽车成为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而在醇类汽车、二甲醚汽车、气动汽车、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核心技术仍然是众多汽车企业必须突破的瓶颈。中国与世界最新技术差距不大。

第二,人才缺失的困惑。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对人才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国汽车来说,压力和挑战更大。

第三,成本居高。目前国内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往往是以产品为中心,“单一化”的发展模式成本高,刚进入市场导入期的新能源汽车,其生产成本短期内难以大幅度下降,消费者一次性支出很大。国外也面临相同困境,一款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费用要比相同配置的汽油发动机汽车高4000至5000美元,且在短期内难以通过节油来回收投资。

第四,缺乏配套系统。一款新能源汽车走向市场,市场可行性调查、新能源安全使用标准以及市场配套服务等都需要有完整的系统支持,否则不具有操作性,而这一点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短腿”。典型的例子是,一些地方在推广乙醇汽油时,连相应的加油站都很难找到;电动汽车都快上路了,却找不到一座充电站。

第五,中国人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存在偏见。多年来的汽车消费习惯使人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价格太贵、性能不稳定、使用不方便和维修太贵等。

由新能源引发的汽车绿色浪潮的最终结局尚难预料,但其影响深远,毕竟给了中国汽车比肩世界的机会,而没有了包袱的中国汽车企业,无疑将在新一轮洗牌中开创出环保时代汽车发展的新纪元。(本报记者刘丹/采访整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