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40117111534.jpg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与技术

"得新能源者得天下" 警惕别让新能源汽车成新败点

文章来源:北京晨报 | 发布日期:2007-04-03 | 作者:刘晓林 | 点击次数:

没有人想到新能源汽车会这么快就进入调控视野,而且钉是钉,铆是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中的15道门槛清楚结实。政府部门的及时重视让人欣喜,但在了解到此意见稿迅速出台的真正原因后,担忧与沮丧来得更为真切。

    “很明显,这就是为了拦住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企业”,专家的话通俗而又生动的描绘出这条意见稿背后的真实较量。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项目实施包括无息贷款在内的诸多财政优惠,本意在于鼓励国内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技术上的开发,可事实却成了滥竽充数者骗取优惠的另一条捷径,在几十家申请企业中,真正有能力和脚踏实地去做新能源的寥寥无几。

    在这个即将以中国来标记的汽车时代,再次看到这种惯用手法,这不能不让人失望。因为虽然在面对欧美积淀深厚的传统汽车业竞争力时,我们无法改变几十年的技术差距,但在新能源的开发建设上,我国的起步并不算滞后,完全有能力和时间来形成核心竞争力。事实上,包括宝马在内的诸多国际汽车品牌对新能源的真正开发也只是近10年的事情,而国内包括上海汽车在内的几家车企在此项目上的斩获并不输给国外同行。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中国汽车业最擅长的概念炒作已经在新能源领域上演。和其他行业新概念磨磨蹭蹭的难产相反,汽车业的新概念总是迅速而又不可遏止的蔓延,从自主品牌到新能源都未能逃脱这一规律。新能源更是如此,在去年的车展上,基本上每家国内企业都摆出了一辆混合动力或者电池汽车,可这些车所扮演的角色和概念车差不多,真正可以在马路上跑起来的量产车几乎没有。

    而在发改委的界定中,新能源是指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汽车等。其中,声势比较大的混合动力的高车价让市场难以接受,干净环保的燃料电池的高成本和二次污染瓶颈也尚未解决,而其他新鲜能源都处在试水阶段。随着欧盟排放新规的出台以及国际巨头明显加快的新燃料研发脚步,“得新能源者得天下”已经成为共识。比赛已经开始,中国没有理由在这条起跑线上再度失利。 (刘晓林)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