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40117111534.jpg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与技术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将设准入门槛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 发布日期:2007-03-30 | 作者:祝贺 | 点击次数: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在“两会”期间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结束了为期三周的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记者了解,这项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新政策有望在年内正式发布。 

    有关人士认为,《规则》出台的目的是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的企业生产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售后服务等提出一系列要求,来保证新能源汽车行业规范发展,它将成为该领域的第一个系统性行业管理规范,并为新能源汽车更加快速地走向市场化拓宽了通道。 

    产品影响深远水平良莠不齐新政策旨在整肃新能源汽车行业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人代会上,南方汽车总经理兼长安汽车董事长尹家绪提交了《关于大力推进自主技术的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的建议》。《建议》指出,迫切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上扶持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车型,以促成其成功普及,令这一先进的节能环保产品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并成为提升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武器。 

    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包括混合动力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的这份《规则》,也正与企业人士的建议不谋而合。但是,《规则》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设立了一道不低的门槛。其中规定,企业取得发改委的准入许可后,方可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具备的准入条件主要有: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具备与所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系统及关键总成相适应的试制能力;产品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和经过确认的技术规范的要求,进入正式生产阶段的产品满足生产一致性要求。这些条件中的任何一条都至关重要,并可以对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生产活动“一票否决”。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此次通过这份《规则》从技术储备、企业资质、试制能力、生产一致性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市场化提出了要求。对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所所长吴卫认为,国家启动生产准入管理将使目前存在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和生产良莠不齐的状况迅速得以规范,保障新能源车型的安全性能、技术发展和市场销售的有序进行。 

    “新能源的相关技术标准都已经存在或正在完善过程中,但是对生产企业本身的要求仍然缺乏。”吴卫表示,这是国家正式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纳入规范管理范畴。“虽然国内研究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能源的研究机构、企业并不少见,但水平良莠不齐,这也就造成了有些新产品本身技术不成熟,在安全性上更不能为人们提供保障;而一项新技术的研发投资巨大,不是随随便便哪个企业或机构都能承担得起投资风险,设立一个准入规则也可以降低某些盲目投资的风险。” 

    《规则》还特别强调,生产企业如发现产品存在影响安全、环保、节能等严重问题,应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并对已销售车辆进行召回。“像常规燃料汽车一样,新能源汽车同样会存在种种隐患,也有发生召回的可能,这对汽车生产企业的资质就会有高要求,要对自己的产品负责。”吴卫说。 

    可以预见,《规则》将提高了新能源汽车量产的门槛,一些小型、零散的企业或机构对新能源汽车生产和研发将受到限制;同时,这对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也将是个重大考验,真正掌握过硬的核心技术才能涉足这一领域。 

    另据了解,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和产品准入的公告事宜仍由国家发改委委托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负责,而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标准仍由中国汽车技术中心负责制订和完善。

新能源汽车“叫好不叫座” 

    亟待政府相关扶持政策出台 

    据记者了解,国内的新能源客车——例如安凯混合动力客车、一汽混合动力客车、中通电动城市客车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分散试运行,但进入真正市场化运作的仍然很少。其中,制造和运营成本相对过高是制约因素之一。 

    而谈起新能源轿车,人们最熟悉的就是一汽丰田普锐斯,因为它是目前获准上市的惟一新能源车型。尽管这款技术成熟的轿车在上市时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但是实际的市场销售距离其最初的目标仍相差甚远,原因也主要在于售价不菲。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大部分主流汽车厂商都在着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的研制。在科技部去年11月公布的国家“十一五”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也包括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课题,承担方包括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以及一汽集团、东风、上汽、奇瑞、北汽福田等。而长安、吉利、比亚迪等自主车企都在斥巨资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有些新车型已经在去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亮相。尽管还没有十分成熟的产品进入市场化阶段,但是对它们未来的市场状况,在记者看来,如果没有政府政策的进一步明确或支持,也将难免出现类似普锐斯这样“叫好不叫座”的尴尬遭遇。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企业对《规则》普遍持肯定和支持态度,但是都希望政府能出台更进一步的扶持政策。进入了国家863计划的中通混合动力客车在运营过程中表现良好,中通还计划“十一五”期间投入1.86亿元发展电动客车。但是,中通客车孙东立主任也表示,《规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规范和管理作用不可小视,但是还应该促进新能源汽车从科研攻关层面正式导入产业化层面,并在市场化过程中加强引导。 

    新能源汽车的最终效应取决于整个国家环保政策和能源战略的执行力度,这是国家层面上的利益,所以需要国家在市场化引导方面的政策支持。毕竟新能源汽车尚处在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边缘,科研投入和成本较大,仅靠企业和运营商自己消化成本,很难推动其市场化,必然需要政策导向来拉动。在构建节能、燃料多元化的汽车工业框架体系进程中,政府的态度将影响到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的决策,并最终影响到消费者的选择。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