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40117111534.jpg
热门关键词: 广州能源所 百度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与技术

新能源:13年内10000亿市场

文章来源:财经时报 | 发布日期:2006-11-06 | 作者:易强 | 点击次数:

到2020年,这个市场的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对于四处寻找机会的国际资本来说,此时介入中国新能源市场,可谓“恰逢其时”

□本报记者 易强

对加拿大华人陈模先来说,10月27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投资的秸秆发电厂,在西安市周至县正式运营。

陈是瑞威集团的董事经理。集团位于加拿大烈治文市,主营能源及环保项目的投资。位于周至县的这个电厂,总投资达4.7亿人民币,是集团全资投入的项目,也是中国最大的秸秆发电厂。

“它每年消耗秸秆30万吨,能向电网输送3.5亿度电。农民卖给我们秸秆,每年能增收4500万元。”陈模先说。

10月23日,在加拿大驻华使馆,陈接受了本报的采访。同时接受本报采访的,还有Vector运营副总裁格雷汉姆,以及其他几家公司的高层。这些公司都位于加拿大,主营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潜力非常大,因此,我们将全力支持加拿大公司与中国的合作。”率领这些公司访华的约翰·墨侬说。墨侬在加拿大自然资源部任职,是该部能源技术中心总监。

可再生能源图景

陈模先告诉《财经时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受限于商业化的推动力。就中国而言,其商业化的可能性,到最近两年才开始。他所说的“推动力”因素,是全球油价高企带来的影响。

正是受到高油价的刺激,被资源瓶颈制约的中国,正在努力改变能源结构。最终变成了“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中央政府确立的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要比“十五”期间降低20%。另外,到了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6%左右。

巨大的投资机会隐藏其中——国家发改委的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2.25亿吨标准煤。按年均3.6%的增幅计,到2020年,能耗总量将达40亿吨。如果可再生能源占16%,则相当于6.4亿吨标准煤。

目前,每吨标准煤能源的价格,大概在1200元左右。如果不考虑价格上涨因素,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市场,也将达到7680亿元。如果考虑价格上涨因素,则整个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商业化机会

陈模先在周至县的项目,是从去年年初开始酝酿的。去年1月,他跟随加拿大前总理马丁,来中国寻找商业机会。他们在访问西安期间,与当地有关政府部门接触,并最终签署了合作意向。

之后,西安市政府开始立项,将其列为2006年重点项目。随后就是进行诸如环评、用地等程序。

再之后,政策又带给他好消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相关政策,也正好相继出台。比如,去年3月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今年1月,政府又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用生物质发电。”

陈模先所指的“优惠政策”,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办法》规定,对生物质发电项目,其上网电价每千瓦时补贴0.25元。这个政策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

实际上,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未来有望接踵出台。

今年3月14日,于“两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表示,将“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与消费可再生能源,提高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同时,《纲要》还提出若干硬性指标,比如,将在2010年之前,并网风电装机将达到5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550万千瓦。

国际资本抢位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Vector风能公司运营副总裁格雷汉姆称,他此次来华的主要目的,除了采购相关零部件之外,就是与有关单位洽谈合作。“我们看中一个项目,5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

Dynamotive公司主席林成贤则告诉《财经时报》,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正在就他的生物质炼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估计报告不久之后会出来。“炼一桶油的成本,大概是35美元。”

对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感兴趣的,当然远不止加拿大这些公司。

10月24日,在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上,英国能源专家米歇尔·里布里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在过去两年中翻了一倍。2005年达到489亿美元。

“今年将再增长30%,达到633亿美元。这些资本来自各个领域,既有上市公司参与,也有风险投资机构,以及私营投资机构参与。对于这些国际资本来说,中国当然是理想的投资地”。

陈模先告诉《财经时报》,中国建设新农村的政策,给发展可再生能源带来机会,同时,也给农民致富带来机会。“比如秸秆发电厂,农民除了卖秸秆,还可以建立秸秆的打包、运输、储存的产业链。”

大势所趋

我们通常所说的“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不同形式。由能源紧张带来的“新能源”讨论,早已超出了技术范畴,上升为经济命题。

除技术上亟待完善外,产业化、规模化难度也很高,呈现的结果是,新能源的成本偏高,所以,虽然资本知道这是个大市场,但过去热情并不高。

这需要政策扶持。在中国,随着“十一五”规划中能源战略方向的确定,这已经不是问题。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新能源鼓励政策,将把这个万亿大市场呈现在资本面前。嗅觉敏锐的人已经开始行动。

大银行开始介入

可再生能源中的商机,日益受到资本的青睐。2004年,全球在这一领域投资额达300亿美元,这个数据不包括大水电。对大水电的投资额,大概为200亿~250亿美元,大部分在发展中国家。

以上数据来自REN21。REN21的全称是“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它是一个全球性的政策网络,旨在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向各国政策制定者提供支持。它的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它的成员包括美国国务院、丹麦环境部、英国环境部、全球环境基金、气候变化基金、世行能源局等机构,也包括中国的国家发改委。

REN21提供的数据是,在200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达到160GW(1GW=10亿千瓦时),占全球发电量的4%。其中,发展中国家发电量为70GW。这个数据不包括大水电。

发展最迅猛的能源技术,是太阳能并网光伏(PV)发电。在2000-2004年,其装机量年增长率为60%。风能装机容量排行第二,年增长率达到28%。

据了解,可再生能源的制造、运行和维护,直接创造了17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90万个职位由生物质燃料生产提供。

目前,全世界已至少有48个国家,制定了各种可再生能源促进政策,其中包括14个发展中国家。2005年,至少有32个国家和5个地区,施行了强制上网政策。

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一个大型产业。大型商业银行开始重视这个市场。其中,有的已将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作为其贷款组合的主流。摩根士丹利、高盛等著名投行也开始涉足。

近年来,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以及相关设备的采购,都发生在业界领先的跨国公司,如通用电气、西门子、壳牌、英国石油、三洋和夏普等。中国几大电力设备公司,都已经决定进军风电市场。

据了解,在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培训和市场支持方面,每年约有5亿美元的援助资金流入发展中国家。这些资助大部分来自德国复兴银行、世界银行集团、以及全球环境基金。

2004年,美国和欧洲为可再生能源提供的政府支持,总和达到百亿美元量级。既包括提供预算等方式支持,也包括基于市场的政策机制支持。其中,研发费用投入超过7亿美元。(水寒)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中国新能源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新能源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能 源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新能源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综合动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