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与技术 |
能源危机催生中国新能源产业文章来源:中国创新网—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 发布日期:2006-06-21 | 作者:未知 | 点击次数: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石油短缺”、“能源危机”成为与会代表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与会专家认为,我国能源短缺的现象还将持续35年。 于是,寻求可替代的新能源成为目前化解能源危机的惟一有效途径。 能源危机袭来 我国能源的核心问题表现在:一是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构成中,煤炭比例超过2/3。2004年,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构成中,原煤占75.6%,原油占13.5%,天然气占3.0%,水电占7.9%。二是石油安全问题日趋显著。2005年我国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不到3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为1000立方米左右,人均煤炭可采储量为90吨左右,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从2000年的31%增加到2005年的42.9%。到2020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我国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对能源安全问题表示了担忧。他说,能源危机可能随时爆发。一个国家如果要保持石油供应安全,石油净进口率绝对不能超过50%,理论上应该控制在30%以内。然而,我国自1993年以来净进口石油依赖度从0.45%飙升至11.5%。而且,按照我国进口石油的速度预测,到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净进口率下限将分别达到54.4%、57.4%和59.7%。 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在联合国第14届可持续发展大会上表示,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的全球经济对能源需求急增,导致国际油价大幅度攀升。少数人把高油价归咎于中国,其实,中国每年因油价上涨就要多付出近百亿美元,深受能源危机之害。另外,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虽有所增长,但人均消费却只有美国的1/10、日本的1/8和欧盟的1/5。 新能源产业需政策助力 王玉锁表示,每遭遇停电、气荒、油价高涨等能源危机时,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无不为之焦急,而事实上如果能源政策能有所改变、如果相关配套政策能真正促进现有能源政策落地,就会减少很多危机。国家为了改变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发展包括煤基醇醚燃料等在内的新清洁替代能源,但是对于这些新清洁能源的准入及相关支持政策一直没有出台,导致新清洁能源的推广进程大大减缓。 “考虑到现阶段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投资成本比较高,为加快技术开发和市场形成,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是一种积极的做法,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美国能源基金会北京办事处的王万兴博士说:“各种专项资金、贴息贷款只有真正落实到《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的项目中去,才能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可再生能源法》总体上是政策框架法,其有效实施有赖于政府及有关部门适时出台配套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技术规范以及相应的发展规划。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助理巡视员王凤春强调说:“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通过,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抓紧研究起草主要的配套法规、行政规章和技术规范,努力在《可再生能源法》施行之后陆续颁布施行。” 保定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马学禄认为,政策导向是这一产业能否迅速发展的根本。他指出,国家《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和实施,推动了我国可再生能源设备的蓬勃发展。目前,国家正在修订《节约能源法》,预计明年可修订完成,该法的实施将带来节能产业,特别是节电产业的大发展,明年将是一个节能、节电产业千年一遇的发展年。 让新能源终结能源危机 据了解,目前整个内蒙古草原的小型风机已发展到13万多台,为60多万农牧民解决了基本生活用电问题,装机容量、发电量和推广应用程度居国内首位。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对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可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减少对石油、煤炭等能源的依赖,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中能源的供需矛盾,同时取得更大的环境效益。 黄鸣说,事实上,为应对能源危机,中国政府早就推行了绿色能源替代常规能源的战略。今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相应的多个细则很快就要出台。 与此同时,我国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也具有相当规模。目前,我国共建设了近800个太阳能光伏电站,总装机容易为1.96万千瓦。 虽然政府没有对太阳能产业进行补贴,但是中国却由于太阳能企业商业化而发展迅速。短短十年时间内,我国的太阳能热水器占据了全球76%的市场份额,总保有量达到7500万平方米,覆盖了1.5亿人口,节煤1.75亿吨,减排约1.7亿吨。我国现有的太阳能光热光电能力,相当于建造了300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而若建造这些电厂,则需要投入1500亿元左右。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能源路2号 联系电话:020-37206200 邮箱:newenergy@ms.giec.ac.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635 粤ICP备:11089167号-4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所有 |